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23日在京会见由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率领的代表团。

这是齐藤去年11月就任公明党党首以来首次访华,他也成为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首位访华的日本政界重要人物。

分析认为,此访期间,中日如何用好执政党交流机制,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备受关注。双方是否会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挑战,也成为一大看点。

履新后首次访华

齐藤铁夫现年73岁,曾11次当选众议院议员,最近几年担任国土交通大臣。去年日本众议院选举中,自公执政联盟遭遇失利,时任公明党党首石井启一辞任,齐藤接棒。

此次是齐藤履新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也是2023年11月以来公明党党首首次访华。公明党计划利用与中国的独特关系,通过政党外交增进中日互信。

据悉,齐藤铁夫就任公明党党首后,一直强烈希望访问中国。经私下协调后,与中方达成此次访华日程。访华为期三天,从22日开始。

据《环球时报》报道,访问期间齐藤还携带一封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亲笔信。

齐藤访华首日,中联部部长刘建超在北京与他会见。23日,王沪宁与他会见。

王沪宁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利马同石破茂首相成功会晤,一致同意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日双方应共同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坚持重信守诺,建立正确认知,促进合作共赢,携手应对挑战。

齐藤铁夫表示,日本公明党长期秉持并传承日中友好精神,愿通过执政党对话交流,推动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使两国人民感受到日中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

巩固关系改善势头

综合舆论观点,齐藤此访有以下看点值得关注。

第一,能否继续发挥执政党交流机制的作用,推动中日关系改善。

在齐藤访华前,日本执政党代表团曾于1月访华,这是两国时隔7年重启执政党交流机制。作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交流对于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有评论认为,公明党在日本是执政联盟的一员,对自民党政策有着很强的平衡作用。公明党党首访华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历史基础。齐藤此访被视作从执政党层面进一步落实元首共识,将为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另悉,齐藤访问结束后,由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担任会长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计划于27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分析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关键时期,两国各层级交往互动增多有利于巩固中日关系改善势头。

第二,是否会加强对华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挑战。

这是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日本政界重要人物首次访华,将成为中日了解彼此态度的重要机会。

有分析认为,齐藤携带首相亲笔信访华,表明日方有意愿在部分领域与中方协调合作,如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挑战等。预计齐藤会向中方详细说明日本在关税措施方面所面临的情况。

在上月举行的中日韩外长会上,三方一致认为在国际格局变乱交织的背景下,应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方向发展。

除了关税问题可能成为议题,预计日方也将继续就中国解禁日本水产品进口等问题提出关切。

第三,是否会为领导人级别的互动打前站。

舆论指出,齐藤启程前在与石破茂会面后对记者表示,“首相告诉我,由于他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访问中国,所以希望在此之前我将这封亲笔信代为转交。”

分析认为,石破茂表示有意尽早访华,齐藤此访似有铺垫的意味,也为后续双边高层交往建立良好氛围。

仍需克服负面因素

有评论认为,此访展现出一定的合作空间与积极因素。不过,鉴于中日在涉海、台湾问题及历史问题上的分歧,访问难以使中日关系产生根本性改观,需要避免过高期待。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研究所设立的“东亚论坛”网站最近刊文指出,日本正寻求外交政策平衡——石破政府并非疏远美国,而是旨在追求日美同盟的平等和外交自主性;日本政府在寻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同时,针对中国的一面也依然不可忽视。

文章认为,新一轮的中日互动令人关注,但改善双边关系仍面临不少挑战,需要克服安全担忧和负面看法,也需要对双边关系进行“重大重新认知”,重点应放在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等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上。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这位日本政界重要人物访华》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