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四川省是牛羊生产大省,牛存、出栏量长期保持全国前5,羊存、出栏量长期保持全国前10。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肉奶的需求日益增长,四川省牛羊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支撑四川省农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截至2024年末,全省存栏牛807.92万头、羊1167.77万只,出栏牛297.70万头、羊1498.92万只。

四川省自2023年实施粮改饲项目以来,覆盖的32个县(区、市)均为典型的草产业发展基地县。2024年项目资金3290万元,已支出2544.47万元,支出进度为77%,完成粮改饲结构调整面积16.78万亩,收贮青贮料36.97万吨,完成全省粮改饲目标任务的80%和88%。四川省以粮改饲项目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现代种养业体系,有力推动了全省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做实整体规划,高位推动粮改饲项目实施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四川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守粮食安全底线,引导项目县充分整治撂荒地、腾退低效果园、开垦荒山荒坡等土地资源种植优质饲用作物,破解“粮饲”争地难题。

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四川省坚持“以畜定需、以养定种”,根据全省的任务目标,结合项目县牛羊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指导各县合理规划饲用作物种植面积,确保种得好、销得出、用得掉、有效益。

项目联动扩大效果。以粮改饲项目为引领,带动秸秆综合利用、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苜蓿发展行动、川南肉牛产业集群等项目,加大对青贮窖建设、农机具购买、青贮料加工收贮各环节补贴力度,引导各县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在粮改饲项目的带动下,全省累计种植优质饲用作物808万亩,生产优质饲草料724万吨。

坚持科技支撑,提升项目发展质效

加强技术服务。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采用会议培训、现场指导和远程咨询等多种方式提高四川省饲用作物种植加工水平。近2年省草业中心组织技术培训4次,累计培训粮改饲项目县管理、技术人员及相关业主400余人次,并在春秋两季各发布1次《饲草种植技术指南》。切实提高了各区县项目管理和实施主体饲草种植水平。

注重良种良法结合。充分考虑地理气候条件、品种性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筛选出适合四川省种植的饲用玉米、燕麦、甜高粱、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优质饲用作物品种20余个。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了《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青贮玉米与饲用燕麦轮作技术规程》《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技术规程》《粮草轮作技术规程》等,推动全省饲用玉米平均亩产达3吨以上,通过饲用作物空间、时间高效搭配,实现优质饲用作物料常年稳供。

做优社会服务。依托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建设等项目,大力培育优质饲用作物服务组织,加大种、收、贮、运等各环节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种草养畜”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

坚持政策保障,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强化组织管理。为加快项目实施进程,落地见效,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升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新格局。四川省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厅畜牧兽医局(草原牧业处)牵头,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全方位开展粮改饲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加强项目管理。一是规范申报流程。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每年编制发布粮改饲项目储备指南,县级部门按指南开展项目储备申报,市级择优推荐,经厅畜牧兽医局审核后纳入省级储备库。综合专家评审、绩效评价、政策评价三个方面来确定实施县名单。二是完善方案编制。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省级项目实施通知,各项目县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经县级政府审批后上报市、省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三是加强过程监管。定期调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问题,确保建设进度。实行绩效评价,市县自评,市级复查,省草业中心组织专家抽查,评价结果报送厅畜牧兽医局。

强化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建立草牧业发展新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四川省以土地高效利用、主体协同联动与生态循环为核心形成了五大饲草特色生产模式。一是三台县首创“麦冬+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利用5万亩麦冬种植基地,在春季套、间作饲用玉米,既为麦冬幼苗遮阴,又可收割全株饲用玉米青贮,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种植效益;二是小金县针对高半山闲散土地多的实际情况,构建“公司+村集体+农户”联合社机制,通过公司免费开展技术培训,预发玉米种子、肥料,公司订单回购,引导农户种植全株饲用玉米2.6万亩,挖掘了当地闲散耕地的潜能,实现了农户零资金投入下的稳定收益;三是西充县创新“荒山荒坡开发—青贮玉米—牛—粪便肥田”种养循环体系,通过开发荒山荒坡2000亩,种植饲用玉米,将牛粪发酵还田替代化肥,年节省4万元成本的同时,亩产提升300斤,形成生态与经济双赢;四是乐山市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通过集约化商品草裹包青贮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公司通过订单生产,5000亩基地年产1.5万吨青贮饲料,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元;五是宁南县以“粮经饲统筹”理念推广全株饲用玉米,通过“全株玉米换籽粒”模式,即公司从外省购进优质玉米籽粒,等量发给全株饲用玉米种植户,种植户将全株饲用玉米直接交给公司青贮,既节约了农户收玉米、剥晒玉米的劳力,又缩短了种植时间,为下一茬作物种植提早了时间,同时,解决了四川省收割季节气候潮湿、玉米籽粒霉烂的矛盾,农户亩利润增加800-980元,并联动牛羊和川藏黑猪养殖,利用青贮饲草降低了养殖成本。

下一步,四川省将认真按照本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学习经验,找准差距,补足短板,高质量推进“粮改饲”项目建设工作,为打造四川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优质饲草产业的力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