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铁路2025年春游运输落下帷幕,一组组数据令人亮眼。32天逾8500万人次的旅客发送量,日均超265万人次的出行规模,同比增幅逾5%,4月4日更是以419万人次刷新单日客发量纪录。这不仅仅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更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力和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
高铁织网串景点,快旅慢游成风尚。江南地区春暖花开,桃红柳绿,周末踏青赏景成为了无数旅客和家庭喜闻乐见的游玩方式,红色景区内也人潮涌动。长三角地区密集的铁路网络,将各个景区、城市、乡村紧密的串联在一起。京沪、沪宁、沪昆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的持续火爆,映射出高铁在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逢节假日和周末高铁出游的占比持续攀升,也反映出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铁路部门通过动态调整运力,新增29对旅客列车,并对京沪、沪昆、杭昌等重点线路采取动车组重联、长编组运行等措施,有效应对周末及清明假期的客流高峰。例如,江苏铁路增开14对临客,包括南京至扬州的夜间高铁,服务时间延长至23时后,满足“微度假”游客的弹性需求。
铁路客发数据涨,区域发展动力强。杭州东、南京南等10座重点车站日均客发量突破5万人次,上海南、杭州西等20余座车站客发量同比增长超30%。沪苏湖、杭温等高铁新鲜的开通,不断提高人民的出行效率,促进沿线地区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在这背后,是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成果。长三角高铁网络的完善,尤其是池黄、杭温、沪苏湖等新线的开通,将皖南、苏北、浙中等传统非热门地区纳入“3小时旅游圈”,推动春游目的地从沪宁杭、黄山等传统城市向纵深拓展。例如,无锡惠山古镇、湖州南浔、宣城潜山等新兴打卡地,因高铁直达而客流激增;江西婺源、福建厦门等跨省目的地也因高铁便利性成为长三角游客的热门选择。便捷的高铁网络,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空间距离,更促进了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科学调度保出行,精准服务暖人心。面对不断增加的客流,铁路部门通过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增强铁路运输能力等措施,保障了旅客的顺畅出行。同时,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也下足功夫,从便捷换乘到智能导乘,从服务优化到旅客关爱,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打造“高铁+旅游”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将高铁站点与景区直通车、特色旅游专线无缝衔接,让旅客下高铁即入景区,减少中转周折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据报道,从上海出发的G7006次列车,作为首趟赏花旅游列车,满载着游客前往苏州、无锡等地,开启了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银发族作为铁路旅游列车的主要客群,他们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铁路春游运输的开启为“春日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的火热,不仅是一次交通运输的成功实践,更是区域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它见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打响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和高质量进步的新篇章。(黄加成、刘洋)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