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超市自助扫码结算越来越普及,手机“滴”一声就能完成付款,方便又快捷。然而,有人却动起了歪脑筋,想着“漏扫一两次不会被发现”,甚至把这种行为当成了“省钱妙招”。市民王某就是这样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小聪明”酿成大错
2023年9月24日至2023年10月23日,王某在附近的某超市,利用自助收银台漏扫商品码的方式,实施了六次盗窃行为。从冷鲜鲁西黄牛腩、东海白鲳鱼,到黑莓、大荔冬枣,再到干煎带鱼、冷冻美国安格斯肥牛卷,这些本该通过正常结账购买的商品,却因王某的一念之差,成了他盗窃的“战利品”,累计价值 597.31 元。
王某并非因为生活困窘而走上盗窃之路,而是源于一次在超市收银台被多收费的经历,让他心生报复,进而产生了在自助收银台故意漏扫商品的念头。第一次侥幸得逞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深陷泥潭。
王某被抓后一脸茫然:“我就是觉得超市之前多收过我钱,想讨回来,而且这些东西又不贵,顶多算不道德吧?”
法援律师揭开法律真相
审查起诉过程中,因王某未委托辩护人,根据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有关规定,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通知杨浦区法律援助中心为王某提供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上海国狮律师事务所石雪侠律师为王某辩护。
石律师接手案件后,迅速投入工作,仔细阅卷、会见王某。在与王某的交流中,石律师了解到王某的真实想法后,耐心地向他普法,告诉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明确规定,多次盗窃同样构成盗窃罪,哪怕盗窃的财物价值不高。王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小打小闹”竟是犯罪。
全力补救争取宽大处理
为了尽可能减轻王某的罪责,石律师积极奔走,多次与超市负责人沟通。经过一番努力,石律师最终说服超市负责人对王某表示谅解。随后,石律师再次陪同王某前往超市,拿到了超市负责人出具的《谅解书》。
检察院最终决定:不起诉!
考虑到王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同时获得了超市负责人的谅解。
2024年4月12日,石律师向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提交了不起诉的法律意见。收到援助律师的法律意见后,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举办了不起诉听证会。
会上,检察官对王某进行了法治教育和训诫教育,王某向听证员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犯罪原因和经过,表达了深深的悔意以及改过自新的决心。
最终,王某收到了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书》。
上海国狮律师事务所 石雪侠
心得体会:
自助结账不是“法外之地”:漏扫、逃单均属盗窃,哪怕金额再小,多次累计也会触犯刑法。
侥幸心理害人害己:王某从“报复心态”到“习以为常”,正是一步步被贪念吞噬的典型。
法律不会因“东西便宜”就网开一面,也不会因“不懂法”而免除责任。自助结账机是诚信检测仪,更是法治试金石。在自助设备前,每一分诚信都是对法律的敬畏,在法律的天平上,漏扫一包盐和偷金条一样沉!科技改变了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我们遵纪守法的初心不应改变。
这个案件虽已尘埃落定,但它却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在自助收银日益普及的当下,我们不能被一时的贪念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那些看似微小的“顺手牵羊”,实则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法律援助律师在这个案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帮助,更通过积极沟通和不懈努力,让司法的温度得以彰显,让迷途者有了回归正途的机会。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案例中吸取教训,时刻牢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心存侥幸,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否则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