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你们二话不说就来了,真的要哭死了。”4月21日晚,湖南岳阳君山区82岁老人迷失在2米多深的芦苇荡,远在厦门的外孙女找遍社交平台,找到并拨通了岳阳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华的电话。
仅仅是这一通电话,未曾谋面的陈队长先后派出两组队员,共计19人参与搜救,并在12小时之内将八旬老人交到家人手中。
(△4月21日深夜,搜救人员深夜在芦苇荡里寻找老人。受访者供图)
岳阳八旬老人深夜迷失在芦苇荡,9名救援队员立即出发
4月21日下午,岳阳市君山区82岁的李某生从家里走出去,他跟家人讲,下雨涨水,他想去看看能不能捡到鱼。直到晚上吃饭时间,李某生还没有回家。家人担心老人遇到什么意外,便报了警。
外孙女小付也从大家庭的微信群里得知了此事,平时看到类似的新闻比较多,小付第一时间想起了蓝天救援队。小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自己一直知道有蓝天救援队这个组织存在,但是不确定岳阳有没有。到了晚上快10点,还没有外公的消息,小付就开始从网上搜索岳阳蓝天救援队的电话。
从抖音到小红书,从微博到公众号,小付终于找到了岳阳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华的电话。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了过去,电话一打就通了,“他们行动很迅速,马上派了九个人去搜寻。”
岳阳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华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在4月21日21时49分接到求助电话,称家中的八旬老人在当天下午14时左右外出至今未归,老人失联的地址在君山银沙滩附近的芦苇荡中。
(△4月21日深夜,两米多深的芦苇荡,救援队员艰难搜寻。受访者供图)
救援队员冒着倾盆大雨,在两米多深的芦苇荡搜寻
陈华介绍,接到求助后,救援队火速调派9名搜救队员携带无人机、热成像探测仪等专业装备前往君山,并联合公安、村委等多方力量,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
救援队员达到现场时已是深夜,且下着大雨,现场还有6级的风,无人机无法起飞,搜寻工作的难度急剧增加。“芦苇长得很茂密,有两米多高。”
现场指挥何鑫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在家人的多次尝试下,老人的电话被拨通了,这是现场最让人振奋的消息。救援人员询问老人出门后的走向,并借助公安部门的技术力量,希望尽可能地缩小排查范围。
通过定位,救援人员确定了一个近10平方公里的范围圈,但因为是在深夜,这个范围仍然太大了。救援人员继续询问老人,身边是否有什么标志性的物件,老人很确定地表示,他在一棵树下。
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何鑫尝试燃放礼花与老人取得联系,在多次燃放礼花后,老人却表示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声响。何鑫表示,当时自己怀疑老人提供的信息不准确。等到凌晨,中雨转小雨,风也小了一些,他决定冒着风雨把无人机飞起来,通过热成像,挨棵树进行搜寻。不过,这次的搜寻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何鑫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大多数绝境情况下,野外人员可能会钻到树枝下面,如果盖了很厚的树枝和树叶,就会阻挡热源发散,导致热成像发现不了。加上现场的芦苇有两米多高,热源被阻挡的可能性更大。
(△4月22日上午,岳阳蓝天救援队队员利用无人机搜寻老人。受访者供图)
增派搜寻人员,12小时内找到失联老人
在凌晨稍作休整后,第一组9名搜寻人员继续沿着堤坝寻找树木,前往每一棵树下进行查看。另一方面,何鑫向队长汇报后,救援队增援了10名队员,其中包括两名无人机飞手,前往江边的芦苇荡搜寻。
(△救援队员累到虚脱,在车内短暂休息。受访者供图)
4月22日上午,天气好转,雨停了。上午10点半左右,第二组增援人员看到老人家自己从一片芦苇荡里走出来了。救援队员、村民赶紧上前,扶住已经身疲力竭的老人。此时距离小付向蓝天救援队求助,接近12个小时。
一名队员告诉记者,老人被找到时,精神状态尚可,但体力已经耗尽。他的衣兜里,还装着一把野菜。
(△4月22日上午,老人从芦苇荡走出来,救援队员和村民搀扶他回家。受访者供图)
据小付讲述,外公李某生年轻时喜欢捕鱼,但年龄大了以后,已经好多年没有出去捕过鱼了。4月21日,下雨涨了水,外公带着工具出门,想去看看能不能抓到鱼。谁知道,芦苇长得太茂密,便迷了路,直到第二天天亮,才慢慢地往外走,被救援队员和村民接回了家。
(△小付向蓝天救援队陈队发短信表达感谢。受访者供图)
小付制作了一面锦旗,从外地快递给了岳阳市蓝天救援队。她在发给陈华队长的短信中说:“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你们二话不说就来了,真的要哭死了。”
潇湘晨报记者曾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