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五一假期,很多人准备爬山踏青郊游,拍照游玩的同时,也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山崖陡峭,稍有不慎就可能踩空受伤。记者从消防部门了解到,4月以来,人员登山遇险求助大幅上升。
两名男子爬山迷路
消防紧急营救
前段时间,在山东滨州邹平,两名男子在摩诃山游玩时迷路被困。为了尽快找到被困者,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先用无人机、激光笔对被困人员具体位置进行确定。
在向导的带领下,消防人员沿着最优路径接近被困人员。山路狭窄,林木纵横,山崖陡峭碎石多,消防人员接连翻越两座山头,终于在晚上9点多找到了两名被困人员,所幸两人没有受伤。
消防人员为被困的两人补水补充能量,护送他们下山。40分钟后,被困人员安全脱困。
经询问得知,被困两人下午到达山顶后,没有原路返回,而是试图寻找新线路游览下山。但直到天黑了也没找到路,只能报警。
游客探险迷路
消防民警林海寻踪
近日,在湖北神农架,一名70岁的老人独自在金猴岭徒步探险时发生迷路。由消防员、民警、当地向导组成的搜救队展开搜救。
由于神农架林区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救援人员翻越一个山头后,气温降至零下3℃。随着海拔升高,救援人员看到,岩石上已结冰,地上有积雪。救援刻不容缓。
夜间方向难以辨别,救援人员多次停下,对手机定位信号进行比对,终于在次日凌晨2点多,在一处原始森林的乱石区发现了这名老人。所幸他身体状态稳定。在补充能量后,老人由救援人员护送下山,次日凌晨4点多安全脱困。
同样在湖北,前两天,宜昌黄花镇牛背山,一名驴友下山时摔倒,小腿骨折。消防人员对伤者右腿进行固定,随后根据地形特点,搭建绳索救援系统。
宜昌市夷陵区罗河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 张超:在陡峭狭窄这些不好走的路段,采用斜向释放的方式对伤员进行转运,平缓的路段就采用救援人员轮换抬运的方式转运。
转移中,狭窄的山路最窄处不足30厘米,而落差却高达10余米。救援人员只能在陡坡上交替固定绳索,大家齐心协力、轮换抬运。经过近三个小时,受伤女子脱困,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游客登山赏景失足坠崖
多方合力救援
前段时间,宁波江北区小灵峰景区,一名63岁的游客在山上拍照时不慎踏空,滚落到落差十几米的山崖下受伤。经过约一小时的跋涉,救援人员来到了受伤男子身边。
救援人员将受伤男子在担架上固定好,一个半小时后,伤者被安全运送下山,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经急救人员初步诊断,男子身体多处骨折、挫伤,无生命危险。
爬山前做好准备
掌握避险自救技能
记者梳理近期遇险事故发现,很多险情发生在未经开发的野山中。这些区域人迹罕至,人员对潜在风险预估不足,在缺乏必要自救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救援难以快速抵达。
经常参与山岳救援的消防人员介绍,天黑、迷路、跌落受伤、山洪涨水等是导致人员受困山林的主要原因。在野山里,悬崖、陡坡、乱石区、河谷、密林,都属于高风险地点。登山前人员准备不充分、对路线不熟、脱离队伍、天气因素、低估耗时都有可能导致迷路的发生。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李赞:出发登山前,要查好近期的天气预报,避开雷雨、大风、高温或寒潮等极端天气;登山前,要准备好防风防雨的衣物、食品、应急药品、登山工具、通信设备等装备;首次登山应选择难度低,与自身体能相匹配的路线,最好结伴而行,不要一人前往,更不要挑战高海拔或长距离路线,以免发生意外。
此外,行走在陡峭的山径,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硬沙地,人容易滑倒受伤。一些岩体看似坚固,但有可能因风化存在裂缝,承重后会突然断裂,所以拍照、远眺时不要在悬崖峭壁、危险地形处逗留。此外,小路、岔路也要谨慎穿行,林深草茂不仅容易失去方向,遇到蛇虫的概率也更大。
如果在山里发现找不到路,应优先发出求救信号并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尝试其他路线,更不要摸黑赶路,避免受伤甚至遇到野生动物。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李赞:一旦在登山途中迷路或被困,要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尝试其他路径。如果手机等通信设备无法使用,可用手电筒和哨子发出求救信号。如果不慎崴脚,应立刻停止受伤脚部着地活动,用衣物或书包将脚部垫高,用冷水打湿衣物冰敷脚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多地对违法违规野游遇险
追缴救援费用
在未开发区域违规探险,不但可能给自身带来生命危险,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还会耗费大量救援资源。
3月初,6名探险者在庐山西海景区严禁进入的未开发区域内走失,大量救援人员花了14个小时才将人员救出。近日,江西省有关部门对本次救援费用进行追缴,记者注意到,这并非个例。
今年3月,邓某某组织34人前往江西庐山西海未开发的区域探险,并向每个人收取了58元车费。进山后,团队里的6人因体力不支掉队迷路,然而,当他们与领队联系时,领队不予理睬,反而驾车离开。他们立即报警求助。
庐山西海分局柘林派出所教导员 陈师师:当民警第一时间看见发来的位置,就非常紧张,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景区还未开放的地带,我们也无法精准判断他的位置。
当地出动了包括公安、消防、蓝天救援队、镇村干部和村民等多路救援力量进山搜救。现场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加上下起了雨,能见度低,给救援造成了很大阻碍。
为了尽快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救援人员使用热成像无人机搜寻,但没有收获。救援人员只能分成几个小组,从多个方向徒步近十几公里山路进行排查。
九江市柘林镇政府专职消防站专职消防员 杨三友:当时我们是朝反方向上山的,在山上遇到了第一组救援的队伍,结合两队的上山路线,我们排除了几个错误的方向。
经过14个小时的搜救,次日早晨8点多,救援人员终于在一处山崖下发现了6人,将他们安全救出。
事中积极救援,事后仍需厘清责任。当地经研讨认为,在景区内主要路口,尤其在未开发区域的进山口,已设有明显的不得擅自闯入的警示标语,6人无视禁令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且均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预见此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仍执意进山,存在过错。
此次救援还征调了相关社会救援力量和村民的参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八十二条有关规定,对6人追缴救援费用20000元,并对组织者邓某某追缴救援费用4000元。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救援始终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罚款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警示教育。
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局局长 徐长根:社会公共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把它用到真正的危急时刻,如果是过失的话,我觉得不用考虑追偿。去未经开发的地方野游,对公民自身造成极大危险性,由于个人在主观意愿上是故意的,如果造成他人或者是公共财产或者是生命威胁的情况,不仅仅是追偿的问题。
目前,救援费用已全部追偿到位,用于支付社会救援力量。
近年来,四川稻城亚丁景区、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等地发布公告,对擅闯未开放区域的责任和处罚标准进行明确,违规者面临列入黑名单、罚款等处罚。
假期临近,提醒大家,进入未开发区域探险有风险,登山游玩安全第一。野外如遇危险情况,及时报警求助。
(总台央视记者 赵雨彤 赵学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