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再次发射导弹,目标直指以色列!
虽然以军声称成功拦截,且无人员伤亡,但这枚导弹的意义,远比落地爆炸要可怕得多。
目前,美军针对也门的空袭行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却依旧未能按下胡塞的“发射按钮”。伊朗在背后默默点头,胡塞在前线频频挑衅,中东这盘棋,越下越危险。
北有真主党,南有拖鞋军
对于以色列来说,胡塞导弹飞来的意义,远比实质性打击更糟糕。
北线有黎巴嫩真主党蠢蠢欲动,火箭弹随时准备起飞;西线加沙战事胶着,国际压力山大;东线约旦河西岸局势不稳;南线胡塞导弹隔三岔五就来刷刷存在感。
这次胡塞的导弹虽然被拦截了,但谁能保证下次不会漏网?而以色列的“铁穹”系统,本就主要针对短程火箭弹,面对胡塞这种中远程导弹和无人机饱和攻击,防线未必牢靠。
所以,以色列也不敢轻举妄动。
真打胡塞,等于开辟新战线,彻底陷入多线作战泥潭。可不打吧,胡塞的导弹天天飞,国内民众也受不了。
胡塞的背后是谁在把控节奏?
很多人以为,胡塞不过是一支山地游击队,也就能打打沙特、骚扰一下红海航运,怎么突然有胆量、也有能力,向以色列连续发射导弹?
而美国,空袭了一个月,却像打棉花一样,雷声大、战果小;以色列忙于加沙战事,还要回头提防也门的“冷枪”。
这到底是胡塞的个人秀,还是中东新一轮代理人战争的升级?又是谁,在背后把控节奏,精准卡点?
近几年,胡塞的武器库已发生了质变,土制火箭升级为短程弹道导弹,曾经的无人机袭扰也变成了远程精准打击,甚至还掌握了部分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技术。
例如这次射向以色列北部的导弹,虽被拦截,但射程超过1600公里,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骚扰战术,而是战略威慑的体现。
胡塞武装早就明白,单靠小打小闹吸引不了世界目光,只有导弹飞得远,才能让自己成为谈判桌上无法忽视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胡塞打的口号是——支持巴勒斯坦兄弟,这不仅让他们在中东赢得“正义之师”的名声,也顺势绑上了伊朗这艘大船。
美国空袭一个月,胡塞为何越打越硬?
面对胡塞的挑衅,美军不是没动手,反而动得很猛。
自3月以来,美军持续对也门境内的胡塞目标发动精准打击,战斧巡航导弹、F-18战机轮番上阵,甚至无人机暗杀也没少用。
可奇怪的是,胡塞不但没被打服,反而越打越嚣张,导弹照射、无人机照飞,红海依旧风声鹤唳。
为什么美军打不赢胡塞?
从战术上来看,胡塞深知自己拼不过美军的硬实力,早早就采用了三板斧:
深山藏身,指挥中心、导弹阵地都建在山区和地下掩体,美军空袭效果有限。
游击机动,发射完导弹立刻转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反应速度快到美军难以锁定。
民用伪装,大量军事设施伪装成平民建筑,增加美军打击的政治成本。
同时,胡塞能硬扛住一个月的美军打击,背后自然离不开伊朗的支持。
伊朗提供了弹道导弹的核心零件和技术指导,而胡塞的无人机系统几乎是“德黑兰直供”,
情报、通讯、电子战设备也在不断升级。
这让胡塞变成了一个低配版的伊朗前哨,成功让美军陷入了典型的“打吧头疼,停手又乱”的困境。
那么在这场看似混乱的局面中,谁才是背后最开心的人?
答案很显然。
伊朗多年来深谙“代理人战争”的精髓,用极低的成本,在中东布下了一张巨大的“抵抗网络”:
在黎巴嫩有真主党;
在叙利亚有什叶派民兵;
在伊拉克有“人民动员组织”;
在也门有胡塞武装。
这次胡塞导弹射向以色列,或许正是伊朗战略布局的成果展示。而且,伊朗借助胡塞,不仅牵制了美以力量,还能在暗中观察美国的战术部署,顺便测试以色列的防空系统。
更绝的是,伊朗本身并没有直接介入冲突,既避免了被全面制裁和军事打击,又能借“支持巴勒斯坦”之名,提升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
美国会不会加码?
美军目前对胡塞的打击,还是控制在“有限度惩戒”的层面,但如果胡塞哪天真敢击沉美军舰船,或者误伤到美国利益核心,美军必然会升级空袭范围,直接针对胡塞高层。甚至部署更多地面特种部队,进行斩首行动也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这也意味着美国会深陷另一场中东泥潭,所以短期看,美国还会继续保持“打而不倒,压而不死”的策略,防止局势彻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