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减重不是简单的“少吃多动”,而是需要一套量身定制的科学策略。痛风患者的科学减重策略:饮食与运动的双重奏!


精准设计的饮食调整

低嘌呤饮食是痛风患者减重的基石,但需要正确理解“低嘌呤”的真正含义。传统观念中,患者常被建议严格限制所有高嘌呤食物,包括部分蔬菜和豆制品,导致饮食选择过于单一。如今在痛风患者的饮食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误区。

01

误区1:高嘌呤蔬菜不能食用

有些蔬菜如莴笋、菠菜、蘑菇、四季豆、菜花等嘌呤含量较高,导致痛风患者不敢食用,担心诱发痛风的发作。实际上,蔬菜为碱性食物,且富含大量维生素C,是痛风的保护因素。因此,高嘌呤蔬菜不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所以无需严格限制。

02

误区2:痛风患者终生与酒肉无缘,只能吃糠咽菜

痛风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贯穿始终,疾病不同时期对饮食的要求不同: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时,机体处于易损期,应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远离酒类,避免加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而在间歇期时,由于血尿酸水平比急性期有所升高,治疗重点是将降尿酸药物控制达标,饮食控制可适当放宽,可限量食用虾、螃蟹、乌贼等中等嘌呤含量的海产品及牛羊猪肉等。

03

误区3:痛风患者要多吃粗粮

由于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相对较多,作为主食摄入时量较大,过多摄入会引起血尿酸生成增多。因此,痛风患者主食以细粮为主,可选择性摄入嘌呤含量低的粗粮,如玉米和小米等,发作期不要食用含嘌呤高的粗粮。

04

误区4:豆类及豆制品嘌呤含量高,痛风患者应禁食

豆类及豆制品确实含嘌呤比较高,较早的观点建议痛风患者限制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后来研究发现,豆类及豆制品中的某些成分能够促进尿酸的排泄,曾一度鼓励痛风患者食用豆类及豆制品,而最新的研究倾向于既不鼓励也不限制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正常食用即可。

05

误区5:得了痛风后则与海产品无缘

不同海产品嘌呤含量差别很大,比如海蜇和海参甚至比有些青菜还要低。因此,海参、海蜇、海藻这些嘌呤含量低的海产品,痛风患者完全可以吃。另外,疾病的不同时期海产品的摄入要求也不同,急性期及血尿酸未控制的患者,绝对禁食嘌呤高的海产品,但是间歇期及血尿酸已经控制达标的患者可以有选择性地食用嘌呤含量中低等的海产品,如三文鱼、秋刀鱼等。

06

误区6:饮食控制越严格越好

暴饮暴食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控制饮食可以降体重、降尿酸,加上不愿口服药物降尿酸治疗,因此不少患者采取节食的方法来治疗痛风。适当地控制饮食确实对痛风有利,但过度节食会产生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这些酸性代谢产物会导致血尿酸增高,甚至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因此,痛风患者不可过度节食,应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做到节食有度,营养均衡。

07

误区7:水果嘌呤含量低,痛风患者可以不加限制地食用

水果是嘌呤含量最低的食物,但痛风患者不能因为水果嘌呤含量低而不加限制地短时间内大量食用水果。因为水果中果糖含量高,果糖又会升高血尿酸的水平,还会增加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因此,痛风患者要有选择地食用水果,可多食用果糖含量低的水果,不宜过多食用含果糖成分较高的水果。

08

误区8:饮料可以代替水

鼓励痛风患者多饮水,维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但有些患者以含糖饮料代替水分,也能达到每天2000ml以上尿量的要求。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含糖饮料中的甜味剂大多是高果糖浆,也叫果葡糖浆,摄入增多不但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容易加重病情,甚至会导致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


摒除上述误区后,关于痛风患者饮食调整的具体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控制总热量

每日摄入量比消耗量减少500千卡左右,以实现每周0.5-1公斤的减重目标。可通过食物日记精确记录每日摄入,避免了盲目节食。

优化蛋白质来源

用低脂乳制品、鸡蛋和部分中低嘌呤鱼类(如鲑鱼、鳕鱼)替代红肉和带甲壳海鲜。每日摄入300ml低脂牛奶和一个鸡蛋,既满足蛋白质需求又不增加尿酸负担。

减少高糖食物

限制添加糖和果糖含量高的食物(如含糖饮料、果汁、甜点),因为这些会促进尿酸生成。尤其要戒掉碳酸饮料,改为饮用淡茶和白开水。

合理脂肪摄入

选用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避免动物脂肪,每日烹调油控制在25-30克。

三餐结构调整

将其中一餐改为流食(如蔬菜汁、豆奶),减少总热量但不影响饱腹感。可将晚餐改为蔬菜汤和低脂酸奶,有效控制了夜间热量摄入。


科学选择运动方式

痛风患者的运动需要特别设计,既要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痛风发作,又要保证足够的能量消耗促进减重。适合痛风患者的运动组合:

低冲击有氧运动

如游泳、骑自行车和椭圆机训练,每周4-5次,每次40分钟左右。这些运动对关节压力小,同时能有效燃烧脂肪。

肌肉力量训练

每周2-3次,重点训练核心肌群和大肌肉群。增加肌肉量可以提高基础代谢。

风湿免疫科专家出诊信息


点击按钮查看实时出诊动态



来源:风湿免疫科

作者:王玉华 申雅文

排版:李春慧

责编:王占荣 范晓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