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棚改大拆大建以后,老房居民的拆迁梦就一夜归零,然而对于预制板楼房居民来说,这个消息也引起了他们的担忧,毕竟预制板楼房建造时间较久,弊端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能拆除,有些房子可能影响居住品质,甚至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
如此一来,他们该如何解决居住问题,成了心中最大的担忧。
直到国家一锤定音,旧改新规落地,2025年在旧改新规下,仍然有大约20%的老旧房屋面临全面拆除的可能,紧接着,预制板楼房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目标。
那么,究竟预制板楼房会不会拆除?哪些还可以拆除呢?拆除以后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安置居民呢?这些都是目前我们很多普通老百姓特别关注的话题。
01.
预制板楼房
究竟有哪些弊端?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预制板楼房多建造于上世纪60、70年代,这种建筑最大的好处就是其建造工艺比较简单,且建造成本比较低,能够在短时期内满足当时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预制板住宅成为那个年代主要的建筑工艺形式。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的预制板楼房也开始步入了高龄阶段,同样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1.抗震性差:预制板是空心结构且没有钢筋加固,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其结构就极易断裂,甚至发生整体坍塌,对人造成身体伤害。
比如当年的汶川地震,灾区预制板房几乎无一幸免,所以其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很多人的担忧。
2. 地面易开裂:预制板宽度小,需要多个板拼接,中间存在大量缝隙,地基下沉会持续多年,导致缝隙挤压,覆盖其上的水泥层出现裂缝。
3.隔音效果差:预制板厚度较小且有空心、缝隙,导致隔音效果差,楼上、楼下邻居生活动静大会传导噪音,影响生活品质。
此外,由于其工艺问题,导致隔热效果也很差,比如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严重影响居住的舒适性。
4.易漏水:预制板中间的孔洞没有用水泥砂浆堵住,会导致渗水,一旦漏水到楼下,,导致邻居受到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和维修责任。
5.使用寿命短:预制板房的使用寿命一般只有30-50年,但是即使如此,很多预制板楼房达到了10到20年就会出现老化,生锈,裂缝等现象,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频繁的维修和更换,加剧了居住成本支出压力。
02.
哪些预制板房被拆除
不可否认,在过去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预制板楼房确实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建筑选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建筑所带来的弊端也越发让人担忧。那么,未来它的结局和命运该如何呢?
此前就有相关的新规:“禁止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预制板房等不符合规范的建筑物”。
根据新规的内容和精神,将依据不同的情况,针对预制板楼房采取不同的措施:
1.主体结构完好的预制板楼房,这种住宅并没有构成安全威胁,所以可以继续居住,但是如果条件允许,也会通过改造和维护来延续它的使用寿命,比如更换老旧的水电路管道、加固楼道等等。以此来提升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让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2.主体结构损坏,并经专业机构鉴定,达到了危房标准的预制板楼房,那么,这一类住宅如果继续居住,必然会对居民的财产及人身构成安全威胁,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棚改实际的大拆大建,这些房屋作为老旧危房也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拆除。
3.城市中心区的老房子。如果预制板楼房刚好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具备了地段优势,周边的配套完善,对于这一类老房子,将来开发商拆迁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这类住宅楼层不高,住户不多,补偿更少,对它们进行白拆低建高,对于开发商来说有利可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21年底开始,我国楼市就进入了下行周期,这几年,不少头部房企都出现了暴雷。
比如最近,恒大地产也面临证监会开出的历史第二大罚单,重罚41.75亿元!包括对恒大地产和许家印,进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大房企如此,试想,那些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房企,最近两年的命运又该如何呢?
所以,近几年来,对于城市核心区老房子的拆迁,出了地方棚改,房企参与拆迁的可能性并不大。
4.影响城市规划的预制板楼房。如果预制板楼房所处的位置刚好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适应城市的需求和形象,这一类老房也将逐步进行拆除或搬迁。
03.
居民如何安置?
老房子一旦拆迁,就必然要有拆迁后的安置方案,如今棚改货币化安置已经结束,这就意味着想要实现通过拆迁一夜暴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一般如果预制板楼房符合上述几种标准,那么,拆除以后大概率会采取两种方式安置:
1、原地重建
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改造方式,即相关部门在原有地块上建全新楼盘,并按照原来的面积分配给之前的预制板房居民。
2、实物安置
这种补偿方式就比较常见了,也就是让预制板楼房的居民直接半路安排的安置房里面居住,既避免了等重建房子竣工,呀减少了租房过度带来的麻烦。
总之,住有所居,实现安居乐业是国人最朴实的向往。预制板房的命运,映射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变迁,我们深信未来居民的生活品质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