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究还是扛不住了!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表态时明确指出:“145%是非常高的,而且不会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接着他又补充说:“关税会大幅下降,但不会降到零。”这一表态与此前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可以看出特朗普终于顶不住压力,开始向我国释放善意。
同时美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向投资者表示,政府认为当前的高关税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中美紧张局势可在未来几个月内降温,并将缓解市场压力。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会突然改变态度?
据经济学家埃里卡·约克指出,145%的高关税实际上会“切断美中之间的大部分贸易”。如此高的关税水平虽然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压力,但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国内市场和消费者。
多家美国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得宝和塔吉特等已经与特朗普会面,讨论关税对其业务的影响。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经引发了美国企业界的强烈反应,家得宝联合创始人肯·朗格恩甚至痛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称对越南46%的进口关税是“胡说八道”,对中国34%的关税率“太激进,太快”。
这表明美国商界对高关税政策的普遍担忧,这种压力很可能是特朗普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莫迪的尴尬处境
然而就在特朗普释放缓和信号的前几个小时,印度政府才刚刚做出了得罪我国的举动。
4月21日,印度突然宣布对部分钢铁进口征收12%的临时关税,旨在遏制主要来自中国的廉价货物涌入。
印度的这一意图很明显,是在向美国示好,试图利用中美贸易摩擦来获取自身利益。
然而莫迪此举恰恰反映了其战略判断的失误,作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印度本可以在中美贸易战中保持中立,从而在两个大国之间获取更大的外交空间。
可莫迪政府选择在这一时刻对中国钢铁征税,不仅得罪了中国,也令印度在全球贸易格局中陷入尴尬境地。
更令人意外的是,除了钢铁关税外,印度还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印度航空公司有意愿接盘被中国拒收的美国波音客机。
众所周知,我国在关税战中拒绝接收波音客机,这一举动让特朗普十分不满。
这时印度趁机表示愿意购买这些飞机,很明显是想在中美贸易博弈中选边站队,向美国示好,这无疑会进一步激化印中关系。
亚洲各国的明智选择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其他国家在面对美国关税政策时,表现得就稳当多了。
泰国方面,总理佩通坦在特朗普宣布暂停高关税后表示,这将给泰国更多时间准备回应美国关税。
泰国财政部长比猜强调:“随着情况变化,我们必须调整。”面对美国最初36%的“互惠”关税,泰国政府提出增加从美国进口能源、飞机和农产品,而非采取直接对抗措施。
即使是被视为美国最忠诚盟友的日本,也没有盲目追随美国的关税政策,首相石破茂扛住了来自美国的压力,不仅没有对美国妥协,还于4月22日派人访华。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既不激怒美国,也不得罪中国,而是寻求在大国博弈中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莫迪的失算
为什么一向被视为政治老手的莫迪会在此时做出这种战略误判?除了莫迪本人可能对局势的误判外,印度国内的亲美势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尽管莫迪在去年10月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和我国举行了五年来的首次正式会谈,但这种关系缓和并未阻止印度推进钢铁关税计划。
印度政坛长期以来受到美国的深度影响,特别是最大的反对党几乎完全是一个亲美政党。
莫迪虽然一直强调印度的独立自主,但在美国施压下,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对华强硬的姿态来平衡国内政治压力。这种情况在印度并不罕见,但莫迪此次的选择时机显然是一个重大失误。
并且莫迪政府近期一直在积极推动与美国的贸易协议,印度已向美国提出降低农产品如杏仁和蔓越莓的进口关税,希望避免特朗普的互惠关税。
与中国、加拿大和欧盟不同,印度积极寻求安抚特朗普政府,甚至愿意降低超过一半价值2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这种对美国的讨好姿态,反映了莫迪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摇摆不定。
总结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准确判断局势、把握时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