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既能执槌办案,也能伏案疾书;
既能在法庭上定分止争,
也能用笔尖传递法治声音......
4月21日下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下简称上铁法院)召开2025年调研信息法宣工作会议。院党组书记、院长余冬爱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高院办公室副主任詹安乐、法宣处副处长蒋梦娴,研究室副主任高佳运到会指导。上铁法院各部门负责人,全体法官、法官助理,各部门信息法宣联络员参加。会议由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肖伟琦主持。
会上,院党组成员、综合办公室主任陈玲宣读了上铁法院2024年调研信息法宣表彰通报。
调研信息法宣先进集体
破产案件审判庭
(执行裁判庭)
调研工作先进集体
行政审判庭
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审判监督庭
(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
法宣工作先进集体
民事审判庭
(环境资源和食品安全案件审判庭)
调研信息法宣先进个人
徐美娟
调研工作先进个人
王亚萌
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陈先君
法宣工作先进个人
李艳杰
信息法宣工作优秀联络员
杨建军
李晓
靳先德
与会领导为调研信息法宣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颁奖,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唐雪琴
行政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
关于组织做好调研信息法宣工作,行政庭有三点做法和大家分享:
一是思想引领上,行政庭以常态化教育为抓手,让干警深刻认识到调研信息法宣与审判工作 “血脉相连”。鼓励干警立足岗位,将办案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通过设立 “精选案例专刊”“协调化解案例专刊” 等展示平台,登载优秀调研文章,营造 “重视调研、崇尚调研” 的浓厚氛围;同时表彰调研先进个人与团队,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二是能力培养方面,构建 “分层分类” 体系。基础培训中,邀请新闻中心主任开展信息撰写培训,组织法官助理分享案例库使用心得,夯实干警文字功底;实战锻炼中,依托 “老带新” 结对机制,科学搭配审判与调研力量,由骨干干警带领团队攻坚重点课题;交流学习中,通过举办实务研讨会,邀请高校学者、跨领域专家参与,借多元视角为调研注入创新活力。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双管齐下。考核激励方面,将司法建议、论文发表等量化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以季度申报为周期,与评优评先紧密挂钩;成果转化方面,注重从庭室案件讨论会、专法会中挖掘灵感,例如执法权下沉司法建议,正是源于日常案件讨论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该建议获四区领导批示,被最高院推广,实现了 “调研反哺审判” 的良性循环。
陈先君
破产案件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
关于如何做好信息工作,我有三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第一,筑牢思想根基,把准信息简报的政治方向。一是明确信息简报的核心要求。信息简报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大局、辅助决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要以政治眼光选题,用法治思维破题,主动关注上级法院工作部署、本院重点工作推进,以及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关切点,确保信息简报体现政治引领性和决策服务导向。二是聚焦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例如,我会紧密结合破产及破产衍生审判中的堵点、难点,及时撰写信息简报,准确、全面反映审判工作真实状况,切实发挥信息简报在辅助决策、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第二,精准选题,确保信息简报的时效性、真实性。一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对于审判实践中的新动态、新举措,以及典型案例、突发事件等,在第一时间总结亮点经验,迅速整理报送。二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确保信息来源可靠、数据准确、内容客观,坚决杜绝虚假信息和夸大其词的情况,维护信息简报的权威性。
第三,提升综合能力,保障信息简报的质量。一是提高文字写作能力。信息简报要求文字简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学习优秀信息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不断积累词汇和素材,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分析研判能力。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善于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李艳杰
刑事审判庭三级法官
关于如何做好法宣工作,我有三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是以法宣服务司法审判。法宣工作是法治建设的“扩音器”,需紧密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司法实践及社会发展大局。工作中我立足审判实践,将群众关注的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转化为普法素材,通过宣传民生热点案件,传递法律价值导向。同时,需增强法宣信息敏锐性,在一些特殊节点,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主动发布相关信息通报及典型案例以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如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出问题,撰写近几年的审判情况通报,并发布典型案例,以提示普通民众如何辨别有问题食品等,同时警示经营者知法守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此外,通过发布司法建议、白皮书等形式,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二是结合我院法宣部门的不同宣传方式,提升法宣实效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普法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需求,需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破圈”传播。我院法宣部门也紧跟时代步伐,提供了不同宣传方式,实践工作中当我遇到有新闻性、普法性的案例,则会主动与法宣部门沟通,借助法宣不同的宣传方式,使普法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从而提升法治宣传的实际效果。例如,利用短视频、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解读典型案例及审判情况,通过“以案释法”增强内容吸引力;同时依托我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外发布,扩大普法覆盖面。
三是深挖审判资源,打造法宣精品内容。我深知审判一线是法宣调研工作的“富矿”,平时办案过程中要注重多从案件中提炼类案裁判规则。例如,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专业化案件,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法律适用问题并总结裁判规则和司法经验,撰写相关研讨会综述及调研课题,力争形成可推广的调研成果。
法宣是连接司法实践与社会治理的桥梁,作为法官,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办好案,更要将自己的办案经验及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通过法宣分享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推动法治理念落地生根,推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徐美娟
审判监督庭(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
二级法官助理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做好调研信息法宣工作:
一是善用素材。素材来源于审判实践,我们需要从典型案例、办案亮点、审判机制中寻找素材,用心积累挖掘,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可能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信息点。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也要用好素材,根据不同的报送要求选取最合适的素材进行打磨。例如今年报送涉民生典型案例时,我紧扣“民生”二字以及新出台的《上海市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报送了一例涉餐饮油烟排放的案例,最终入选。
二是相互转化。调研信息法宣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也是如此。以信息为例,除了专门撰写一篇信息,我们在其他场合撰写的一些材料都可以在改写后作为信息报送。去年世界环境日我恰好要撰写一篇新闻发布会通报稿,我稍微改动后将其转化成一篇环资审判工作的做法类信息稿,后被高院采用。同样的,大家在申报“数助治理”等场景应用,参加行政机关联席会议梳理的材料,也可以打磨成信息进行报送。法宣与案例的转化也是如此,法宣材料的法官说法与案例中的典型意义也很相似,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三是沟通交流。调研法宣信息工作不是单兵作战,不是写好材料就意味着成功,还要加强业务条线、研究室以及新闻中心的沟通。例如我被中央领导批示的信息、被中办采用的信息都是来自新闻中心的约稿,后续的打磨加工也得到了新闻中心的帮助;同样我的入库案例也是直接通过高院环资条线报送给最高院环资庭的。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和条线、研究室以及新闻中心加强联系,形成工作合力。
上海高院办公室副主任詹安乐、法宣处副处长蒋梦娴、研究室副主任高佳运分别对上铁法院2024年度调研信息法宣工作作了点评,介绍了上海法院今年三项工作重点任务,并围绕如何做好调研信息法宣工作、服务审判执行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指导。
余冬爱院长对上海高院研究室、办公室、法宣处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对获奖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就进一步做好调研信息法宣工作,余冬爱院长提出三点意见:
一、要锚定目标久久为功,用好优质资源强化工作效能。
一是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有意识地打破调研信息法宣工作中的壁垒,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把握“两促进”原则。紧紧围绕审判执行这个中心任务做好工作,树牢中心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把我院在审判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总结出来、疑难问题反映出来、干警事迹宣传出来,真正实现“花开两朵”,“双促进”“双丰收”。三是要抓好“三结合”落实。调研信息法宣是做好法院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要紧密结合法院工作重心,促进工作效能更好发挥。
二、要规范流程精益求精,培养良好作风提升工作质量。
一是要围绕中心选好主题。调研信息法宣工作要守好法院工作这一潭源头“活水”,围绕法院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工作。二是要改进文风写好文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力戒空话、套话,发扬简洁、质朴的文风。三是要创新思路做好服务。要紧跟上级新要求、掌握审判新情况、关注社会新变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努力产出更多更好的调研信息法宣作品。四是要保证质量把好关口。调研信息法宣需协调沟通,要根据受众用好素材,做好翻译。材料审核需严格把关,杜绝低级差错。
三、要完善机制鲜明导向,着眼科学发展筑牢工作根基。
一是要加强领导。部门领导需担起责任,重视调研信息法宣工作,优化分配机制,加强督促落实。二是要强化协调。加强协调沟通,主动吸收借鉴先进法院经验做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三是要明确奖惩。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考核导向,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推动工作均衡发展。四是要壮大队伍。依托现有平台和骨干队伍,重点培养青年干警,通过调研信息法宣这一平台激励干警成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后,上铁法院将不断增强开展调研信息法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努力展现新姿态、体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供稿| 综合办
编辑| 黄诗原 傅婷煦
▲点击上方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