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都说中年人“返贫三件套”是:房贷、教育、医疗;

最近,中年人“返贫三件套”变成了:中年失业、盲目理财、冲动创业。都说占一样,前半生清零,占两样,后半生堪忧。

尤其是“中年失业”这一样,在现在这个“用AI干掉一部分人,再用35以下的人干掉35+的人”的不确定环境中:

成为最普遍最常见的返贫方式,也让很多中年父母对手里的饭碗充满了担忧。



在新东方一年一词活动中,我们收到了许多中年父母关于职场困境的投稿。

有人旁观一场惊心动魄的裁员,开始焦虑自己的未来,“感觉我休长假了,团队没有我,也能正常运转”;

有人面对走下坡路的公司,纠结要不要再次出发,“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42岁这个年纪再出发,在职场上占不到任何便宜”;

有人上有老下有小,努力为病弱的父母撑起一个家,“我知道困难终将过去。

今天,我们想把这些故事分享出来,身为中年父母,人生似乎都是难上加难,但人生似乎也总有解法,即便不在眼下。

01

“我35岁

每天担心失业”

小邓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她的新一年,是从目睹一场闪电式裁员开始的。

过完元宵节的第二天,小邓公司亚太区的大老板从新加坡来上海开会,上午会议结束,下午就裁掉了市场部下的一个小组,有七八个人。

这在整个公司引起了一阵恐慌。“我也是市场部的,只是我们组更偏向于内容营销方面。我的直属老板是美国人,想即时沟通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我就忐忑了大半天。

直到晚上,小邓终于收到了直属老板的安慰,“说目前我们组没有什么大变动,只有英国的一个快休完产假、但是还没有回公司复职的同事之后就不再复工了。

小邓说,当时她内心触动很大,因为组内被裁的同事休产假期间,她的一部分工作是小邓接手的。而她不在的几个月,团队工作运转顺利,小邓猜测,老板在裁员名单上写了她的名字肯定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



“我在想,如果我休长假了,团队没有我,是不是也能正常运转呢?

得到内心肯定的答案后,小邓对自己的处境很是担忧,“因为我并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说实话,我也没有要奋发努力走到上层的野心,虽然以前也担忧过自己的工作,但大多时候其实只是浮于表面想一下,从未像这次一样直接面对‘可能被裁员’这件事。

而这次,小邓是真的开始担忧未来了。“我已经35+了,一个女性,文科生,再就业机会真的不多。”

她简单浏览了几个主流招聘平台,多数公司对招聘年纪都有或高或低的要求,对女性求职者的要求尤甚。“甚至如果我短期内找不到新工作,想要做兼职过渡一下,一些适合的工作,比如展会翻译或助理,不少也都要求年龄在35岁甚至30岁以下。



比起“远虑”的小邓,黄先生对中年人找工作的思考,则更像是“近忧”。

几年来,黄先生所在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太明朗,元旦那天,他从早等到晚,始终没等到年终奖到账的信息。

在目前的公司工作已有六年,虽然自从两年前公司高层大换血后,明眼人就能看出整个企业的颓势,但黄先生还是没有选择离开。“六年,对公司也有感情了,总觉得跟着团队继续干下去,总能好起来的。

事与愿违,刚过完春节,一起工作了三四年的老同事,不少都不声不响跳槽了。老板给大家定下了年度工作目标,要求3000万销售额,完不成依然没有年终奖;可直到五月底,公司的销售额还是只有300万。

这年也没有像往年一样加工资,又给了黄先生和同事们当头一棒。公司的各项福利支出也在缩水,先是生产部晚饭时间扣除半小时,少算半小时加班费;接着,全员中餐包含的汤和水果都取消了,只剩下一份干巴巴的盒饭。

“好好的公司怎么就被这伙人干成了这个样子?”黄先生心中只剩下感叹,以及对是否选择离开的挣扎,“我是个念旧的人,加上适应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轻易不想挪地方。再看看年纪,已经过了不惑之年,42岁这个年纪在职场上占不到任何便宜。



小邓和黄先生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无论是否承认,“35岁”真切地成为了职场的一道“坎”,作为普通打工人,没人能信心满满保证自己可以跨越。

他们深陷于担忧之中,看到同事或被裁员,或主动离开,失业像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担忧它落下来,却也为它没落下而焦虑。





02

上有老下有小

中年人的命真的很苦

玛丽所在的工厂,由于工地款项被拖欠,已经两个月没发出工资了。

她今年36岁,抚养两个孩子,一些对工作经验、证件等要求不高的工作,却多数在“35岁”的年龄上设下了要求。“每天都在刷招聘信息,但可选择的余地几乎没有。”

玛丽说,自己一直兢兢业业工作,生怕现在的工作机会也保不住。现在的这份工作,工资虽低但是上班地点很近,时间也比较方便,可以自己接送孩子,社保齐全还包工作餐。

既然不好换工作,玛丽开始寻找其他途径补贴家用。“因为不敢大动,只能定住根本,不断微调和尝试。

可惜无论是传统的兼职,还是一些网络攻略里提到赚钱的路子,只要能够贴合自身条件的,她都努力去尝试过,但结果收效甚微。

人到中年,上面有四个老人,下面有两个小朋友,身上还有房贷及各种费用,做任何决定及调整都不能轻装上阵,只能思及各种利弊,谨慎前行。”



东晓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年的坎坷令她饱受折磨。

东晓职业生涯的“前半生”,可以称得上顺风顺水,业绩有目共睹,又因为文笔好被上级领导看中,将她调至市级单位,机缘巧合下又辗转来到了新组建的单位。

本以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东晓没想到,自己直接陷入了职场人际关系的泥潭:同事抢走她的工作成果,她想说明真相,却无人相信。



她想抽身,但父母突发疾病,东晓经不起换工作的折腾,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付新的工作内容。

“今年妈妈走路摔了一跤,摔出了脑梗塞,竟然无法站立行走。康复训练后好不容易可以搀扶着走路了,可是在洗澡时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这一摔又回到了解放前。”

长期的卧床让东晓的母亲患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情况越来越危急,人也瘦得不成样子,每天昏昏欲睡,每次住院,大夫都会下一次病危通知书。

“我爸其实也生病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年前洗澡摔跤导致股骨颈骨折做了关节置换手术,加上帕金森腿脚酸软无力,走路依靠助行器行走,也需要我照顾。”

东晓带着二老辗转各大医院,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父母,她实在难以接受父母身体日渐衰弱的现状,但疾病在前,只能苦苦支撑。

有些时候,比起自己的困境,对没能给家人更好生活的愧疚,以及对生病家人的担忧,或许更容易打倒一个中年人,也更加容易成为他们的掣肘。

孩子正需陪伴,父母已然衰老,他们夹在两代人之间,作为通常意义上的“顶梁柱”,辛苦照料,忙碌奔波,早已经不起失业和辞职的波折。

03

中年人

再难的人生也总有解法

黄先生终于决定把自己重新“投入市场”。

年底,他下定决心把简历抛了出去。“我要看看自己究竟还有没有市场,在市场上值几个钱。骑驴找马,找到就走,找不到就先这么凑合着。”

42岁,我准备再出发!”有一家公司向黄先生抛出了橄榄枝,经过两轮面谈,他拿到了offer,薪水、福利都比原来好很多。

“虽然已年过不惑,可我不甘心就这么一天天熬着。虽然我事业心不重,可我心向阳光,渴望和一群积极向上的人一起干出点事来,而不是在一个地方混吃等死。

出乎意料的是,帮助黄先生拿到offer的,正是最近几年在原先公司的工作经历。“有些路,看着是白走了,再回头,才发现,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费。



小邓在长久的思考后,认为自己还是要稳住“大后方”。“现有的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

她开始积极跟直属老板和有业务往来部门的同事沟通,了解他们工作的需求,尽量在做好自己本职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协助别人的项目进行。

这期间当然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老板想要看到的报告结果,为了几张看上去简单的数据图,我要从零开始学习好几个新工具,忙的焦头烂额;

有时候为了跟项目上一个流程的人沟通的时候会交流困难,需要反复电话、邮件多次沟通,效率很低。”

但一段时间后,小邓发现了其中益处多多。直属老板更加放心她,其他部门的同事也都和她关系融洽,自己也学会了新的技能。虽然还是有可能会失业的“远虑”,但小邓觉得,自己现在的底气要比年初的时候足了,对于可能失业的假设,她也有了一些应对思路。

一场尚未发生的职业危机引起小邓的焦虑,却也让她开始诚实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困境——“发现不足,思考以后的方向并付诸行动,总归已经是有所得了。



综合考虑下,玛丽仍然决定保持现状,积极适应新的条件。之前工厂经营状况没有那么差,玛丽经常趁着寒暑假,和家人旅游增长见识;现在预算不够,就改成在周边城市自己逛逛,或者一家人一起模仿网上的视频来做手工。

受限于经济条件,玛丽家的外出就餐和宵夜减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自己在家学习新菜谱。有翻车有成功,但是做饭的手艺确实在增长。“省了钱身体各方面还健康了。”

不仅如此,玛丽还把自家房前屋后的各种空地清理出来,买了很多种子,撒上了辣椒、时令菜种和各类花种,下班后带着孩子除草浇水,也能收获植物开花结果的喜悦和成就。

“拖欠的工资都在慢慢下发,虽然之前的各种过节福利都没有了,但是厂子还在,大家都没有放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东晓等来了好消息,母亲的危险因素肺栓塞已经溶解掉了,彻底转危为安,康复训练得以继续进行。“现在我妈面色红润,腿脚有劲,人也慢慢胖了起来,已经扶着能走路了,相信很快就能恢复到过去的健康状态。”

相对而言,她的工作稳定性更强,即使家人的问题暂时解决,她也没有冲动离职。东晓选择不再为同事做嫁衣,也不再参与职场人际关系的明争暗斗,而是把自己的写作才能用在了表达自我上,开始写散文。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怎样还看后续努力。但能认清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能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经让我很满足了。

在职场这条波涛汹涌的长河中,每个中年人都宛如一叶扁舟,当曾经的梦想与激情被生活打磨,人生步入中年,四周似乎迷雾重重,举步维艰。

有人选择再次出发,找到可能存在的出路;也有人选择留守,在尚且稳定的职位上不断学习,徐徐图之。

焦虑与挣扎是难以避免的现状,但他们已然为自己的人生谋划着新的可能、找到新的出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