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今后每年都能去一个地方旅行!”4月21日,在张龙华(化名)的1岁“重生日”的庆祝现场,他许下了这个生日愿望。在1年前,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求,因为那时他患有严重的慢阻肺,别说旅行,连下床多走几步都很困难。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为他成功实施了肺移植手术后,经过一年的康复,他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不敢想的事情渐渐成真了。


2019年,他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进展很快,他只要轻微活动后气促明显,不能脱离氧气,严重时只能卧床休息,不能自己完成洗脸、梳头等日常活动。2024年1月,他的慢阻肺再次急性加重,必须24小时持续吸氧,同时还出现了气胸等慢阻肺的并发症。在辗转了多家医院无果的情况下,他决定到省一院寻求最后的救治机会。

省一院多学科团队通过肺功能、影像学等严格医学评估后,综合判断,张龙华的情况只有进行肺移植手术,才是唯一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为此,全院集中力量,做足准备,组建了术前评估、术中监护、术后管理队伍,为他科学制订个体化方案。更幸运的是,适合他的肺源很快就等到了。2024年4月21日,在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药学部、麻醉手术科、超声科、放射科及医务处等多个学科团队严密协作下,张龙华成功完成了肺移植手术。

手术成功,只是他迈向重生的第一步,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恢复,省一院手术团队精准实施手术,让患者在术后不需要像传统的术后病人依赖呼吸机,甚至需要用ECMO(体外膜氧合)才能保证呼吸功能,患者在手术室内就拔除气管导管,在清醒状态下返回重症监护室,没有使用呼吸机,手术风险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感受也更加舒适。

术后3-6个月是抗排异关键期,为了成功度过抗排异期,省一院采用国际先进的药物浓度监测技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定制个性化用药方案,精准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显著降低肝肾毒性等副作用。此外,医院组建的移植术后团队还长期对患者开展个体化随访,在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下,他成功渡过了排异反应和条件致病菌感染的难关,康复情况越来越好。


4月21日,省一院院长侯建红带领救治他的专家团队,到张龙华家中,为他庆祝1周年“重生日”。大家准备了生日蛋糕、鲜花、常青树盆栽,送上了健康、幸福的美好祝愿。

“我很感谢省一院的所有医护人员,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其实自己心里知道,如果去年4月没做这个手术,以我当时的情况可能都撑不到5月份。是全体医生帮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永远心怀感谢。”张龙华说,术后康复了一年,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累了,“以前上楼梯,一二阶就走不动了,从一楼到二楼要停下来休息5次,现在我慢慢走,可以一口气爬到5楼不用休息,而且我现在长胖了9公斤,我特别满意现在的状态。”

这一“生命奇迹”的背后,是省一院肺移植团队技术实力的证明,也是医院对终末期肺病治疗的一次突破,目前医院已成功实施2例不需要使用呼吸机的肺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同时,省一院专家提醒,肺病患者如果出现病情进展持续加重无法逆转,应尽早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评估,早期评估可明显提高移植成功率,避免因认知不足或恐惧手术而错失机会。作为云南省唯一具备肺移植资质的医疗单位,省一院现已能够提供筛查、移植到康复的全流程“一站式”医疗服务,力争以更高成功率、更精细的术后管理,为更多患者提供“重生”希望。(陈怡希)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