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短短几个月内,朝鲜半岛风云诡谲,形势变幻莫测。

一开始,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韩国军队一退再退,汉城很快失守,大量士兵投降。

美国见势不好,决定发兵干预。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西海岸登陆,将朝鲜人民军切割为两截,首尾难以相顾,半岛战局就此逆转,变成了美韩联军追着朝鲜军队跑。

朝鲜军队退回三八线以后,美韩联军不依不饶,越过三八线继续向北进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美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他们要帮助韩国击败朝鲜,进而以朝鲜半岛为跳板,牵制和威胁中国,从而奠定自己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毛主席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得逞。1950年10月,党中央做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伟大决策;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作战。

1953年,经过长达三年的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17国联军”,挫败了美帝的阴谋,迫使对方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朝鲜战争虽然仅限于朝鲜半岛,却牵涉到多个国家利益。

首先,朝鲜、韩国两个政权内战,争夺半岛统一权;其次,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牵连其中,美国直接参战,既出兵又出钱,苏联虽未出兵,却在背后提供巨大支援;再次,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是既出兵又出钱;最后,英、法等16个国家被美国绑架,出兵组成“联合国军”参战。

中国、美国、苏联都没有以本国政府名义宣布参战,但他们实际是朝鲜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朝鲜、韩国两个当事国反而沦为配角,小小的朝鲜半岛已经演变成中、美、苏三个大国较量的竞技场。



1950年,朝鲜战场上的韩国部队

朝鲜战争中,美军、志愿军的实力毋庸置疑,就综合军事实力而言,志愿军或略逊美军一筹,但就指挥水平和战斗意志而言,志愿军对美军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美军最强对手。

那么,另一双对手,朝鲜和韩国军队相比,谁的实力更胜一筹呢?这要分阶段来说。

朝鲜战争爆发前,韩国军力严重不足,毕竟李承晚政权1948年才建立,没多少军事基础,只是仓促组建了8个师,这8个师还普遍缺编,兵员不满额,而且大多是新兵,没经过系统训练,单兵作战能力弱不说,师团这一级的协同作战能力,根本没有。

韩国军队装备也很差,只有小口径火炮,重型火炮很少。

对面的朝鲜就不一样了,老兵多,有三个从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整建制移交的师,有两个以苏联红军中的朝鲜族士兵为骨干组建的师,单兵素质和作战经验都甩韩军几条街,武器装备也不差,甚至比我们志愿军都要土豪。

正因为朝韩双方实力差距显著,所以在开战之初,韩国被打得十分狼狈,几天就丢了汉城。

不过在一片崩溃中,韩国军队还能找出个别亮点,比如白善烨的第1师。



被誉为“韩国第一名将”的白善烨

白善烨,被誉为韩国第一名将,也是韩国第一位上将,号称“战无敌手”。

1920年,白善烨出生在朝鲜平安南道江西郡,当时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朝鲜人民饱受日本压迫,而白善烨幼年丧父,母亲一个人带着姐弟三人生活,日子过的十分贫苦,母亲一度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差点带着三个孩子跳江自杀。

天无绝人之路,在女儿的鼓励下,白善烨的母亲放弃了自杀。后来,白善烨母亲和姐姐在一家橡胶厂找到一份工作,勉强赚钱养家糊口,日子终于还是熬下去了。

无论哪个民族,女性的坚强总是超乎想象,她们用自己软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靠着母亲和姐姐打工赚来的钱,白善烨上了小学、中学,后来他投笔从戎,跑到中国东北,报考了“伪满洲国奉天军官学校”,希望以参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伪满洲国奉天军官学校是一所日本支援伪满洲国建立的军校,专门为伪满洲国培养军事干部,在这所军校学习的,大多数都是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和朝鲜族青年。

白善烨和中国很有“缘分”,他不仅在中国上学,还和中国人打仗。白善烨从军校毕业时,正值日军侵华期间,他毕业后参加了伪满洲国部队,还开赴战场,跟八路军游击队打过仗。从这个角度而言,白善烨应该算是中国人的“仇人”,他助纣为虐,也是侵略者中的一员。



朝鲜战争中,白善烨(中)与美军将领合影

白善烨和中国的“缘分”未尽,6年以后,他和中国军队再次交锋。不过,这一次战场从中国转移到了朝鲜,中国军队的实力和抗日战争期间相比,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抗日战争结束后,白善烨回到朝鲜,跑到朝鲜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那里当秘书长,后来曹晩植被金日成解除武装,白善烨便跟着一起跑到了韩国,进入韩国部队服役。

白善烨是正规军校毕业,又有军事经验,会讲汉语、英语两门外语,能说会道,擅长人际关系,在军队很吃得开,短短几年就从一个普通军官干到师长,任第1师师长。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突然发动进攻,韩国军队根本顶不住,大多数前线部队一触即溃,白善烨的第1师同样损失惨重,从1万人被打得只剩下3000人,但相比其他友军的崩溃逃跑,第1师表现还算顽强,撤退比较有序,还能边退边打,阻挡对方进攻,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

美军加入战团后,韩国军队也硬气了,白善烨带着整编补充的第1师跟着美军一起打朝鲜,在阵地防御中表现十分顽强,仁川登陆之后,朝鲜战场形势逆转,美军反客为主,打得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甚至突破了三八线后,兵锋直指平壤。



1950年,韩国和美国军队进入平壤

白善烨嗅到了建功立业的大好良机,美军原本不打算带着韩军这个拖油瓶,但白善烨软磨硬泡,争取到进攻平壤的机会,他甚至从美军那里借了一批坦克,效仿美军机械化部队,来了一个装甲突击,和美军兵分两路进攻平壤。

令人惊讶的是,白善烨率领第1师超越了美军骑1师,第一个攻入平壤,一雪汉城被破之耻,一夜之间成为韩军中最亮眼的明星,极大提振了韩国军队的士气,被誉为“战无敌手”。

韩国人的自我吹捧,让白善烨开始自我陶醉,以为自己的第1师很能打。其实,与其说白善烨实力强,不如说他运气好,没遇上真正的强手。

不过,好运气总有用光的时候,很快,白善烨就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醒了。

不,确切讲是被打哭,被打到想自杀。

志愿军参战后,白善烨的主要对手换成了志愿军,但在第一次战役中,白善烨没有机会和志愿军交锋,直到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中,他迎来了真正重量级的对手——志愿军第39军116师。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

116师隶属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斗力强,擅长突破,是我志愿军的头等主力。116师师长汪洋,时年30岁,跟白善烨同岁,但他的指挥经验比白善烨丰富得多。

汪洋十几岁参加红军,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过国民党、日本鬼子,身经百战,而白善烨的实战经验不过是给日本当伪军,跟汪洋比,他的指挥能力只能算小学生。

此次战役,39军的进攻重点是云山,承担正面主攻的是116师,而白善烨的第1师就负责正面防御,两军甫一交锋,第1师就吃了一场败仗,第15团被击溃,损失大半。

白善烨见势头不好,赶紧找美军增援,美国人倒好说话,派美骑1师前去增援,但他们没想到这次是自己给韩国人当了炮灰,在志愿军第63军猛攻下,美军不仅丢失了云山,还损失近2000人,而白善烨的第1师在战斗打响不久,怕都丢了老本,灰溜溜撤退了。

事后,白善烨回忆起志愿军的进攻,说中国军队采用了“人海战术”,好像是志愿军靠着人数优势才能打赢,这种为自己失败找开脱理由的作派,倒是很符合大韩民族的气质。

白善烨呢,对给自己当了炮灰的美军颇为感激,他回忆说:“无论如何,美军第8骑兵团是为营救我部才遭此噩运的,作为第1师团的指挥官,我终生将对美军阵亡将士们表示缅怀和感激。”



白善烨与美军将领一起研究作战

不过,白善烨很快迎来了给自己正名的机会,也是给美军复仇的机会,只是这一次他不仅没能复仇雪耻,反而遭遇了更大的耻辱,他的好运彻底到头了。

1950年12月31日17时,第三次战役正式打响,第116师的对手正是第1师。

116师VS第1师,汪洋VS白善烨,中韩两国的王牌部队终于迎来正面交锋。

当时,第1师沿临津江布防,负责防御约20公里的防线。白善烨拿出自己擅长防御的看家功夫,在临津江南岸布满铁丝网和地雷区,渡口旁构筑大量明暗地堡,形成了绵密的火力网,再加上美军火炮和空军的支援,防御火力十分强大。

兵力部署方面,白善烨在防御正面摆开11、12两个联队,剩下两个联队作为预备队,布置在后方9公里,一个居左,一个居右,全师呈后三角配置,守备极其严密。

看着地图上自己精心构筑的防线,白善烨踌躇满志,他有信心击退志愿军的进攻,一雪前耻。

但战斗一开打,白善烨才发现自己太自信了。



志愿军强渡临津江,向敌军发起进攻

一阵猛烈的炮击后,116师发动强攻。

在志愿军强大的攻势下,什么铁丝网、地雷区、大小碉堡都不顶用,116师仅用10分钟就突破防线,占领了韩军的前沿阵地,白善烨精心构筑的沿江防线被迅速撕裂。

激战13个小时后,116师已突进防御纵深15公里,为全军打开突破口,而白善烨第1师的3个步兵团中,2个团被彻底打垮,彼此乱成一团,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钻。

白善烨眼睁睁看着大韩民国头牌主力溃散的模样,简直不敢相信,他两腿发软,两眼发黑,使劲摇头问自己:“骁勇善战的第1师团难道就这么被打败了吗?第1师团就这么完了吗?”

白善烨不甘心失败,他下令比较完整的第11团继续防守,但11团也吓破了胆,根本不听指挥,果断丢下辎重,放弃防线“向南转”,狼狈逃窜,溃败已无可挽回。

开战以来,从未遭遇如此惨败,白善烨感到深深的耻辱,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精神几乎崩溃,当属下劝他随师部撤退时,他禁不住泪流满面,高呼道:

“我要与师部共存亡!我要坚持到底,我宁可自杀,也不可苟活!”

眼看这位韩国名将要就玩完,一位美军顾问跑进来,生拉硬拽地把他拖到吉普车,仓皇逃走,这才让白善烨捡回一条性命,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韩国第一名将”了。



白善烨(左三)和美军将领在一起

这次惨败给白善烨和第一师留下了不小阴影,接连几次作战,输的一次比一次惨,他们终于领教了中国军队的厉害,再不敢和志愿军正面交锋,进而对志愿军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敌人的痛恨、惧怕,又有对强者的敬畏、羡慕。

多年后,白善烨在回忆录中将志愿军称为“喜欢在黑暗中发动进攻的部队,就像猛虎一样”,他暴露出韩国士兵对志愿军发自内心的恐惧感:

“官兵们对于中国军队怀着一种怪异的恐惧感,战斗还没有打响在心理上就已经输了。不仅如此,我还接到报告说,有的士兵居然到老百姓家里讨酒喝,完全丧失了警惕意识。”

这就是被志愿军打哭的韩国第一名将,如假包换。

尽管多次被志愿军击溃,但白善烨还是认为,志愿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那是在一次清理战场的过程中,白善烨想要看看中国军队吃的到底是什么粮食,居然拥有这么强悍的战斗力,难道他们和美军一样,也是吃牛肉罐头和压缩饼干吗?



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吃炒面

但当翻开一个个志愿军战士的干粮袋时,白善烨惊奇地发现:中国军人的干粮袋里,居然只有一些土豆、干豆、炒面,别说牛肉罐头了,甚至连一丁点蔬菜都没有!

一开始,白善烨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但随着战事推进,每次派人打扫战场都有同样发现。

渐渐地,白善烨明白,原来让自己恐惧的中国军队,他们吃的是再普通不过的食物,而这也暴露了中国军队一个致命的弱点——后勤补给十分落后,士兵们根本吃不饱。

白善烨的判断是正确的。

志愿军不远万里出国帮朝鲜打仗,按理说应该由朝鲜负责后勤保障,但大家都是穷朋友,朝鲜也无法给志愿军提供基本保障,无论是枪支弹药,还是吃饭穿衣,都要靠志愿军自己解决。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十分困难。一方面是国内久经战乱,百废俱兴,粮食、棉花产量低,远不能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另一方面,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实施封锁,也无法进口,这种困难一时半会根本解决不了。

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根本吃不饱饭,别说是吃菜了,很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打仗,天寒地冻时连一口热水、一顿热饭都吃不到,有时饿坏了,甚至用手抓一把雪来充饥解渴!



志愿军战士使用石头与敌人作战

再就是穿衣。当时正值寒冬,朝鲜两面邻海,寒风袭人,冰冷刺骨,而志愿军战士大多衣衫破败,没有几副像样的棉衣,不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就是生病冻伤,极大影响了战斗力。

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不仅限于吃饭穿衣,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也是严重缺乏,虽说部队配备了大量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枪炮,但由于国内兵工产能差,弹药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战争需要,以致于在战斗中经常出现打到后来弹尽粮绝的局面,只能拼刺刀甚至扔石头。

另外,由于我军缺乏足够的空中支援,美国空军可以肆无忌惮地轰炸朝鲜境内的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很多道路被毁,负责运输补给的车辆无法行进。更多时候,为了防止美军轰炸,我方物资运送部队只能在夜间行军,每晚只能行进30、40里,速度十分有限。

总之,比起财大气粗的美国军队,志愿军简直就是穷光蛋。



在夜间行进的志愿军后勤补给部队

彭德怀司令为了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专程跑回国内协调,他不是不知道国内的困难,但前线更困难,他甚至为此大闹中南海居仁堂,当面跟周总理拍了桌子,怒吼道:

“这也困难,那也困难,难道就是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现在既没有飞机,高射炮又很少,后方供应根本没保障,武器、弹药、吃的、穿的,经常在途中被敌机炸毁,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在周总理的亲自抓总下,国内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不分昼夜地给志愿军炒面支援前线,略微改善了一下志愿军的伙食问题,但后勤保障仍然是志愿军最大的短板。

正因为后勤保障的致命短板,志愿军虽能不断发动攻势,却往往不敢进军太深,因为一旦进军太深,后勤补给跟不上,就会导致攻击乏力,甚至面临被敌人包围的危险,而志愿军每次遭受重大损失,除了战术失误外,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后勤保障不力。



彭德怀司令在前线指挥战斗

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曾说过:“(志愿军)在战斗中损失的都是骨干,很大一部分就是一个原因。因此,志愿军战士有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没子弹、三怕伤员抬不下来。”

对志愿军这一点缺陷,白善烨的判断是准确的。

不过,白善烨虽然发现了志愿军的致命缺陷,却无法利用这个缺陷战胜志愿军。

事实上,不仅是白善烨无法战胜志愿军,即便是强大的美国军队,还有“十七国联军”也战胜不了志愿军。最终,高傲的美国人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朝鲜半岛迎来和平。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美国都对这场战场进行了总结反思,他们不约而同给了中国军队很高的评价,只是他们始终搞不明白,中国军队在后勤保障如此薄弱的情况下,为何还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或许,只有他们亲自加入志愿军,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这种强大的力量来自信仰。



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发动进攻

70年前,我们一穷二白,却毅然出兵朝鲜,与美军硬扛,不是因为我们好战,不是因为我们多管闲事,而是因为我们要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家乡,而美军是赤裸裸的侵略。

1951年10月23日,朝鲜决定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以表彰他卓越的指挥艺术,以及对抗美援朝的重大贡献。彭德怀得知后,第一时间表示拒绝,他说:“我有什么功劳值得授勋的,我不过在后方做了些具体工作,这个勋章应该授给那些战斗英雄,我哪能比得上他们的功劳大!”

彭德怀的话虽然谦虚,却也不无道理。如果不是无数志愿军战士忍饥挨饿,冒寒受冻,抛头颅、洒热血,怎么会有抗美援朝的胜利?怎么会有祖国的和平安定?



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的子弟兵热爱祖国,信赖人民,坚守正义,信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的祖国支持他们,我们的人民拥护他们。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有祖国为后盾,和人民心连心,就能迸发出空前强大的力量,击败任何强大的敌人,就像我们击败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一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