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近日发布2021年至2024年考古新成果,32次主动性考古发掘,涉17处古遗址、古墓地——


尚嘎岗遗址二级阶地发掘区地层剖面


桑达隆果墓群遗址出土的金挂饰


噶尼遗址发掘现场


廓雄遗址出土的六蛇纹铜镜


秀玛遗址出土的木碗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文化事业与考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挖掘高原文明独特价值、实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提供了重要区域性例证。几十年来,几代考古工作者砥砺前行,以考古发现展现“世界屋脊”上的文明史诗。

近日,西藏考古工作汇报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1年至2024年西藏考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尚嘎岗遗址等重大项目进展对外披露。

依据《西藏考古工作规划(2021—2035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国内12所科研机构积极作为,2021年至今,共开展32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涉及17处古遗址、古墓地。考古工作在地域上覆盖了西藏7个地市,在年代上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代以及吐蕃时期。

距今10万年前

人类便踏上了青藏高原

尚嘎岗遗址考古工作揭示出距今10万年前人类便踏上了青藏高原。尚嘎岗遗址位于拉萨堆龙德庆区德庆镇尚嘎岗自然村,海拔约4170米,遗址总分布面积约1.8万平方米。遗址主要分布在堆龙曲支流雄曲的三级和二级阶地上,地表分布丰富的石制品,类型包括盘状石核、石核边缘石片、三角形石片、锯齿刃器等。尚嘎岗遗址出土的石制品进行光释光测年显示,其文化层年代不晚于距今10万年。尚嘎岗遗址既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遗存,又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叶和细石叶技术遗存,为解析早期人类探索和适应青藏高原的过程与适应生存策略等提供了重要考古学证据。

玛不错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第一次突破了西藏新石器化进程的时空范围。玛不错遗址位于玛不错湖岸,地处喜马拉雅中段北翼的高原,海拔4410米至4430米。该遗址是目前所知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且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玛不错遗址展现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金属时代的连续发展和演变,不仅为构建史前青藏高原腹地长程的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也是其他遗址和相关材料的参照标尺。玛不错遗址发现的众多外来遗存,如稻、粟、黍、海贝、象牙、羊、青铜器、滑石珠、费昂斯、红玉髓等,不仅填补了跨区域文化交流的诸多空白,而且对研究极端环境中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桑达隆果墓地、廓雄遗址的考古发现,为青藏高原早期金属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桑达隆果墓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多样的墓葬形制和大量的出土器物,呈现出西藏西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桑达隆果墓地的使用年代为公元前366年至668年,时间长达1000年。墓地先民在当时已出现贫富差距、产生了阶层分化、形成了特权阶层,为探讨当时社会组织方式提供了重要线索。廓雄遗址出土的横贯耳陶罐、蛇纹铜镜,与川西高原新龙县谷日石棺墓出土的蛇纹铜镜有明显相似之处,显示西藏中部这一时期与周边区域间可能存在文化交流。

吐蕃时期温江多遗址是吐蕃时期高等级建筑遗址。温江多遗址出土了大量带釉的砖瓦建筑材料,还有陶器、石器、骨器、泥塑、石柱础、铁器等遗物。遗迹显示该遗址沿用千年,考古发掘成果表明这一时期青藏高原腹地与中原唐王朝及周边区域物质文化交流密切,为研究公元7世纪以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资料。

距今1400年以后

青藏高原进入历史时期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在不同的环境中,西藏高原孕育出了整体趋同、地域特征突出的多样考古学文化。目前,沿用不同的地理气候单元的划分界线,可将西藏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大致分为西藏西部、中部、东部和北部4个区域。2021年以来,西藏考古工作成果颇丰,目前基本已确定距今10万年左右,人类已踏入青藏高原腹地;距今4万年左右,石叶技术与石片技术已在西藏北部出现;距今1万年以后,细石叶技术在西藏大范围出现;距今5000年以后,西藏大部分区域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3500年以后,青铜器的传入逐渐开启了西藏的金属时代;距今1400年以后,随着吐蕃王朝的兴起,青藏高原进入历史时期。

据悉,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部署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的组织领导下,西藏考古工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引领,着力于“加大区域性考古力度构建区域文化发展序列”。针对“西藏高原早期人类的起源与迁徙”“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区系类型”“西藏早期金属时代考古学文化框架与早期复杂社会的起源研究”“吐蕃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等重大课题,全面开展考古工作。

通过一系列发掘与研究,西藏考古工作实现重大跨越。这些新发现和研究构建起西藏考古学文化的演进脉络与青藏高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边境考古成果的阐释生动展现出西藏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组书记赵兴邦表示,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在国家文物局的规划下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显著成绩,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历史时期以及佛教考古等领域收获了重大发现。西藏地区史前物质文化史发展脉络得到进一步完善,西藏考古学文化序列初步框架基本形成,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文物资源状况基本摸清,考古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未来,西藏考古将持续深入挖掘、整理和宣传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以及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不断提升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温江多遗址中部西侧出土的带盖陶钵、铜皮制牦牛、泥塑熊形动物


玛不错遗址各期典型墓葬和陶器特征


拉颇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


秀玛洞穴远景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2025年4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考古工作展现“世界屋脊”上的文明史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