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武玥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虞舜作为“五帝”之一,既是德治天下的圣王典范,也是华夏民族精神的源头象征。最近由上虞区委宣传部发起编著的《大舜传》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不仅是一部对上古历史的钩沉,更是一场关于地方文化身份的重构与城市文明链接的探索。
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此刻我想起了2023年12月中旬的一段往事:那时我正带一组文史专家在湖南永州寻访舜迹,我在“朋友圈”发了图并建议绍兴与永州可因舜而结“生死之交”,不料马上接到电话,原来建议得到了上虞区委主要领导的认同,于是,就有了上虞区委宣传部的全力支持,有了李永鑫先生和我在后来八个月时间里的倾情付出。
如果说可将绍兴、上虞与永州、宁远串联成一条文化长链,那《大舜传》的问世,恰似在这条文化链上点亮了一盏灯,既照亮了绍兴和上虞作为虞舜文化原乡的历史坐标,也为当代城市间文化共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2023年12月14-15日,绍兴文史考察组一行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考察舜文化,图为考察组祭拜舜帝陵
上虞 虞舜文化的原乡密码
《大舜传》以严谨的史学考据与生动的民间叙事,重新锚定了上虞作为虞舜文化发源地的核心地位。书中通过对《史记·五帝本纪》《会稽旧记》等典籍的爬梳,结合虹漾村“握登圣祠”、百官桥、舜江等数十处遗址的田野调查,构建起一个立体的虞舜文化地理空间。正如陈桥驿先生所言:“虞舜是上虞土生土长的人物”,这一论断在书中获得了多维印证——从“舜生姚丘”的文献记载,到“耕历山”“渔雷泽”等传说与地名的对应,再到百官朝舜的政治遗痕,上虞的山水草木皆成为虞舜精神的物质载体。
书中尤为精彩的是对“虹漾传说”的现代阐释:舜母握登感虹而孕的祥瑞叙事,不仅暗含上古生殖崇拜的文化基因,更通过“虹光映山”的意象,将自然景观升华为道德符号。这种将神话传说与地理空间相融合的书写方式,使上虞的虞舜文化超越了单纯的地方掌故,成为中华文明“明德”传统的精神原乡。正如《大舜传》所揭示的,上虞的每一处虞舜遗迹都是解码华夏伦理文明的密钥——百官桥见证着“选贤与能”的政治智慧,舜江流淌着“孝感天地”的道德基因,而“象耕鸟耘”的传说则隐喻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
绍兴 越地文明的精神纽带
作为虞舜文化圈的重要节点,绍兴在《大舜传》中呈现出双重文化身份:既是虞舜南巡的终点,也是大禹治水的起点。书中通过“舜禹禅让”的叙事脉络,将绍兴置于“舜德”与“禹功”的交汇处,揭示出越地文明的精神特质——既有舜帝“垂裳而治”的德性光辉,又有大禹“胼手胝足”的实干精神。这种双重性在会稽山相关遗址中得以具象化:舜帝祭天的黄色礼器与禹王治水的耒耜工具,共同构成了绍兴“崇德尚功”的文化基因。
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舜王庙
《大舜传》对“虞舜-大禹”文化谱系的梳理,更凸显了绍兴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枢纽地位。书中指出,舜帝南巡会稽、划定九州的壮举,不仅奠定了早期国家的行政框架,更通过“巡狩台”“望陵祠”等遗迹,将绍兴纳入华夏正统的文化版图。当后世王阳明在会稽山麓悟道、鲁迅于三味书屋书写民族魂时,虞舜“明德亲民”的精神早已化作越地文脉的深层结构。这种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使得《大舜传》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绍兴当代文化主体性的重塑。
虞舜出生地——上虞虹漾村
跨域链接 从文化记忆到城市共生
《大舜传》最具现实意义的贡献,在于其构建了跨地域文化链接的范式。书中专设“大舜行迹图”章节,将浙江上虞的出生地、湖南永州的陵寝、山东历山的耕作遗迹等串联成网,揭示出虞舜文化作为“流动的文明符号”的特质。这种书写策略暗合了法国学者诺拉提出的“记忆之场”理论——当上虞的“舜井”与永州的“舜帝陵”形成时空对话,当绍兴的“巡狩台”与山西的“蒲坂故都”遥相呼应,分散的遗址便转化为共享的文化节点,重构了城市间的精神共同体。
这种跨域链接的当代价值,在“绍兴-永州”的文化互动中尤为显著。本书通过舜帝南巡崩葬苍梧的叙事,将两地原本孤立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合作契机:永州的陵寝祭祀与绍兴的出生地纪念,恰似文化长链的两端,前者承载着“慎终追远”的集体记忆,后者寄托着“木本水源”的身份认同。若能在文旅融合中打造“虞舜文化走廊”,既可为两地注入文化产业动能,更能通过共祭仪式、学术论坛等形式,构建起超越地域的文化共生体。
考察组与当地文史工作者在宁远县舜帝庙村
启示录 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
《大舜传》的出版,为当代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三重启示:
其一,深挖文化根脉,强化身份认同。当全球化浪潮冲击地方特性时,虞舜传说与遗迹的考辨,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我们是谁”的文明寻根。上虞通过系统梳理虞舜文化遗存,正在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城市文化IP,这种“以古铸今”的策略值得借鉴。
其二,打破地域壁垒,构建文化网络。书中揭示的虞舜文化跨域性提示我们: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不应局限于行政区划,而需以文化符号为纽带,与相关地域形成“文化同盟”。正如绍兴可与永州共推“舜帝文化双城记”,在互动中放大文化影响力。
其三,活化历史资源,创造当代价值。从“虹漾传说”的文创开发到“舜德精神”的德育实践,虞舜文化完全可以通过沉浸式文旅、数字博物馆、伦理教育课程等载体,实现从历史资源向现代资本的转化。
《大舜传》不仅是一部帝王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文明基因解码与城市文化振兴的启示录。当我们在书中重走虞舜“足迹”时,看到的不仅是上古先王的圣德之光,更是绍兴、上虞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圈在当代复兴的潜能。今日的城市文化链接,需以文明精神为经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织就一张贯通古今、联结南北的文化之网。而《大舜传》,正是这张巨网上的重要绳结。
(作者为何俊杰 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