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活用工模式如劳动派遣和业务外包逐渐流行。前程无忧调查显示,近80%企业通过第三方派遣或者业务外包等方式,解决大量一线人手招聘和员工事务性管理工作。然而,打工人对真实外包生活的想象来自于社会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嘲笑,有人跃跃欲试。

求职者们想知道,外包岗位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可以成为进大厂的跳板吗?近期,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51job展开调查,围绕外包员工的福利待遇、上升空间、心态变化等现象进行呈现。

外包模式正流行,超6成外包岗位薪资不低于正式岗位

调查显示,外包等非正式雇佣普遍存在于企业中。受访职场人中,超过一半的外包员工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工作,求职者先与一家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合同,再被派到用工单位工作。其余35%的人通过项目外包的形式受雇,另有15%则是岗位外包。

据了解,外包岗位的核心与非核心的边界正在模糊。在一些新兴领域的部分环节,也有外包的存在,例如:IT 开发中的测试工程师、UI 设计师、新媒体的内容审核专员等。前程无忧外包项目专家透露,“某家互联网公司研发团队,将 30%的测试工作外包给专业团队,这种项目制外包逐渐成为趋势。”

不论是哪种形式,外包岗位的工作状态和感受体验,一定程度上区别于正式岗位。从薪资水平来看,65%的受访者表示薪资不低于甚至高于正职员工,可见一些企业愿意用高薪吸引外包人才。仅有不到三成的外包员工薪资低于正职员工,其中19%的人薪资不到正职员工的一半,10%的人介于50%至80%之间。

外包岗位问题多:福利待遇差、被区别对待、晋升空间有限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638.6万人。做了两年外包的吴辉表达出不满:“低于正式员工的社保缴纳、没有期权激励、没有绩效奖金、一眼到头的晋升空间…..外包员工与正式员工的区分感无处不在。”

调查显示,在外包岗位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福利待遇差(44%)、无法接触核心工作(41%)、无晋升通道(39%)、技能培训缺失(31%)被最多人提及。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五险一金”按照最低基数缴纳;享受餐补和节日福利的人占比36%;带薪年假的覆盖率仅为28%。

职场晋升同样备受关注,44%的受访者表示其外包岗位被赋予了“明确转正通道”,35%的人认为“需主动争取且机会渺茫”,15%的人则认为“完全无可能”。机会的不确定,让职业规划变得迷茫:TA们既渴望成为企业骨干,却又不得不为是否能“洗白”身份、获得正式员工福利而焦虑。



外包身份的认同感普遍较低,65%的人给出了3分及以下的评分(1分为毫无归属感,5分为完全认同)。同时,分别有29%、6%的受访者给出了4分和5分。较低的认同感与其边缘化地位有关,几乎一半的外包员工直言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明显的区别对待,比如权限受限、无法参与决策;另有29%的人感受到隐性的边缘化,比如不被邀请参加团队活动。

外包脏简历?仍有62%受访者想进大厂外包

一份是某知名大厂的外包职位,另一份是不闻其名小公司的正式职位,你会怎么选?有62%的受访者选择了前者,大厂对职场人仍具吸引力,即便代价是福利与归属感的妥协。趋势之下,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外包的价值定位——它不应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而该成为人才蓄水池及能力跳板。

选择外包机会的原因有很多:56%的受访者坦言,“有工作,能赚钱最重要”,47%的人希望借此“积累工作经验,先学习再说”,28%的人则觉得“工作压力小,相对轻松”,10%的人看重“大厂背书”,14%的人甚至借此“躲避无效社交”,大家在选择工作时更注重实际利益。

就业市场上流传着外包“脏简历”的言论,然而这种说法更多是一种“污名化”的主观评价。前程无忧外包业务专家表示:实际上,大厂的岗位中即使是外包岗,也享受同样的职场氛围、企业文化、工作经验、技能提升。像阿里、华为等诸多大厂企业有“外包转自有”的晋升通道,每年有约15%-20%的优秀员工可通过内部机制转为自有员工。

据商务部统计,外包从业人员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070.2万人,占65.3%。如果面对机会,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不必先拒绝这一选项,外包经历本身不是污点,只是存在“简历折价”风险,具体如何,更多取决于个人如何经营这段经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