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晋吕农场技术员正在测量羊肚菌大棚内的温度。 康桂芳 摄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方山县峪口镇兴隆湾村晋吕农场,正凭借着特色农业种植描绘着别样的丰收图景。这座原本就因蔬果采摘小有名气的农场,在去年新引入羊肚菌种植后,更是为村集体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如今,正是到了羊肚菌的收获季,农场的大棚里处处生机勃勃。
3月31日,当记者踏入晋吕农场大棚时,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映入眼帘。迎面走来的一位工人师傅正满心欢喜,提着装满新鲜羊肚菌的篮子,刚刚摘的羊肚菌菌身饱满、新鲜透亮,整齐排列在篮中,让人不禁驻足欣赏。“羊肚菌在咱吕梁种植的还不多,第一年试种能有这效果真是好啊!”
转型创业试种羊肚菌
正和师傅攀谈中,农场负责人王小明从羊肚菌大棚出来,对记者说:“走,我带你进大棚里好好看看!”43岁的他正值打拼的黄金时期,眼神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坚定。曾经,王小明在运输行业摸爬滚打,跑出租、开大货车,丰富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如今,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农业发展的无限憧憬,他毅然回乡创业,一头扎进农业种植领域。谈及身份的转变,王小明感慨万千:“虽说又回归了农民身份,但这农业种植可不简单,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必须得不断学习、摸索!”
在日常与农作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王小明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去年,在参加方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时,他首次接触到羊肚菌种植知识,就被羊肚菌的发展潜力所吸引。此后,他独自踏上考察之路,奔赴山东、河北等地,深入学习羊肚菌的种植技术,了解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经过深思熟虑,王小明发现,相较于传统蔬菜种植,羊肚菌种植不仅省工,利润空间也更为可观,这让他下定决心尝试羊肚菌种植,为农场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经过精心筹备,去年王小明开拓出3个大棚试种羊肚菌。“羊肚菌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尤其是温度,必须精准控制在15到16度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的生长,所以日常管理必须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走进羊肚菌大棚,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几位村民正手持小刀,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菌垄之间,他们或蹲或跪,专注地收割羊肚菌。但让记者犯难的是,脚底到处都是整齐划一的羊肚菌,无从落脚,那工人师傅怎么采摘呢?
王小明笑着指着地上的一个个灰色塑料小包说道:“你瞧,就踩着上面走!”记者注意到,大棚土地上每隔十多厘米就摆放着一包塑料包裹的物体。“这是菌包,是羊肚菌生长的‘营养宝库’。”王小明笑着解释道,“里面富含菌丝发芽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菌包底部开了小孔,就像一个个输送营养的‘小管道’,能将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周边的羊肚菌,让它们茁壮成长。”
首种成功村民喜洋洋
跟随王小明的脚步,踩着一个个菌丝包在大棚里穿行,远处工人的忙碌身影吸引了记者注意,村民刘娥子一边熟练采摘,一边高兴地说:“我是本村人,羊肚菌成熟时在这儿打工,一天能挣80元。这份工作离家近,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又能增加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有这么好的事儿!”
村民南秀珍也在一旁主动攀谈起来:“我们自从搬到移民小区,心里还担心没生计,现在我在农场干了两年了,几乎每天都有活干,感觉很充实!”一旁的王小明弯着腰仔细检查着羊肚菌的生长,不时还要给采摘工人细心指导:“羊肚菌很脆弱,所以一定要慢慢采摘,厂商收购需要均等的大小,大家采割的时候注意分类,咱要确保每一朵羊肚菌都能以最佳品质进入市场。”
目前,晋吕农场的羊肚菌主要销往方山县和离石区的饭店,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与收购商对接销售,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前景十分广阔。据了解,今年试种的6亩羊肚菌,每亩羊肚菌产量可达1500—2000斤。这一数据与农场传统蔬菜种植形成鲜明对比,过去蔬菜种植每亩年收益约5000元,而羊肚菌按每斤80元—100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12万元—20万元,是传统蔬菜种植收益的数十倍。如此显著的经济效益,充分彰显了羊肚菌种植的巨大潜力。
也是在王小明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羊肚菌生长周期较长,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严苛。为实现高产优质,王小明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温度控制方面,他用传统的通风、遮阳措施,确保大棚内温度始终稳定在适宜区间;在病虫害防治上,他秉持绿色环保理念,利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手段,以及有益昆虫和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羊肚菌的品质安全。
谈及未来规划,王小明信心满满:“明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再增加6个大棚。这样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带动更多的农民一起致富。我们还打算拓展产业链,发展羊肚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羊肚菌产业成为我们村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
生态文旅融合添动能
方山县兴隆湾村晋吕农场如今已颇具规模,23个大棚整齐排列,一座350平方米的冷库和一口200米的深井为农场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已然成为县域内集育苗、种植、冷藏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以草莓、甜瓜、西瓜采摘,以及西葫芦、豆角、茄子、青椒等蔬菜种植为主,年收入超100万元。这不仅为农场自身带来可观收益,还吸纳了周边众多富余劳动力,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然而,农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三次重要转型才走到今天。2008年,十几个简陋的土棚是农场的起点,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2013年,农场迎来第一次转型,土棚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的专业大棚,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更优越的环境,开启了农场发展的新征程。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蔬菜种植的尴尬处境让农场陷入两难,既难以大量批发供应市场,拉到周边销售又面临成本过高的难题。
把握机遇才能顺势而为。近年来,方山县积极创建生态文旅示范区,晋吕农场抓住这一机遇,锚定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目标,搭建起全新发展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成功转型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亲子主题农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实现了第二次转型。
除了尝试羊肚菌种植外,从去年开始,农场还创新性推出“共享菜园”模式,获得市场热烈响应。据农场负责人王小明介绍,周边学生家长在假期会带着孩子来到农场,领养一块面积在10到15平方米的专属菜地,种植各类蔬菜水果,并全程参与种植与收获过程。孩子们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种植体验,还能在农场尽情玩耍,沉浸式感受田园生活。王小明感慨道:“现在的孩子对农作物了解太少,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接触土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这对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成长体验。”目前,已有六十多位家长为孩子认领了菜园。
羊肚菌种植、共享菜园认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发展过程中,晋吕农场不断探索创新种植技术,持续优化经营模式,为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在特色农业的引领下,兴隆湾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村民的生活也将像丰收的羊肚菌一样,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记者 康桂芳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