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千鳥足
编辑 / Pel
排版 / 伯劳
“渡边并没有如早期一样对后期作品投入浓烈的个人表达,他在作品中的参与度有所下降,执导动机似乎也有所转变。”
于近日陆续播出的四月新番中,科幻题材作品可谓“扎堆”出现。
高达续作《机动战士高达GQuuuuuuX》、讲述月球和地球之间爆发热战的《月出之战》、描绘人类毁灭后机器人生活的《启示录酒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尽管科幻新番如此丰富,有一部作品却始终难被忽视,在正式开播之前就受到大量关注,那就是由渡边信一郎执导的《拉撒路》(《LAZARUS》)。
该作将故事背景设置在近未来——此时的人们凭借科学家斯金纳博士开发出的万能止痛药“哈普纳”得以从痛苦中解脱,享受在由“奇迹之药”带来的福祉中。
但斯金纳博士某天突然告知公众:“哈普纳”实际存在副作用,服药者会在三年后发病死亡,若要获取疫苗必须找到他的藏身之处。
因此,出身迥异的五名特工组成“LAZARUS”,前往寻找斯金纳博士。目前本作已播出3集,主要讲述被判刑888年的男主角阿克赛尔逃离监狱,“被迫”加入LAZARUS后,正式启程寻找斯金纳的情节。
除去激情跑酷,途中亦不乏迷之冷幽默
在第一集中,我们就能够找到许多似曾相识的元素:凝结浪漫想象的科幻设定、兼具表现力和冲击力的人物打戏、不落俗套的爵士配乐……开播后,其评价和热度都颇为可观,IMDB给出8.1分,BANGUMI社区关注度科幻类排名第二,仅次于高达续作。
当然,针对本集内容,也不乏怀疑和否定的声音。
而无论是谈及那些优秀的视听元素,还是围绕这部新番褒贬不一的评价,我们都不能绕开它背后的那个男人——渡边信一郎。
01
“日本王家卫”的成名之路
提到渡边信一郎,许多日本动画爱好者并不陌生,他的代表作《星际牛仔》《混沌武士》《太空丹迪》更是为人熟知,这些作品共有的优秀剧情、炫目打斗和出色配乐为他树立了独特的个人标签。他本人亦是因为常戴墨镜出镜被部分网友戏称为“日本王家卫”。
在作品之外,出生于1965年的渡边信一郎在动画行业的创作经历同样不乏传奇色彩。
高中毕业后,渡边加入了SUNRISE动画公司,作为制作进行首次参与到动画制作中,1985年,《苍之流星SPT雷兹纳》播出,渡边由此拥有了第一部能够写进履历的作品。此后,渡边又以演出、制作进行或分镜的身份陆续参与了多部动画的创作,为后来成为动画监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是的,渡边信一郎不仅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画过原画(当然不是说他连画笔都没拿过)。
此处“高校”在日语中指“高中”而非“大学”
1994年,渡边首次以监督身份推出了OVA《超时空要塞plus》。这部动画仅有短短四集,比起渡边的其他作品似乎并不瞩目,但其在渡边的创作生涯中却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在这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渡边与三位人(物)建立了重要的联系:该作的音乐制作人菅野洋子、脚本家信本敬子和制作方万代公司。他们在4年后的一部动画中再度聚首——《星际牛仔》。
此时,我们已无需再对《星际牛仔》的巨大成功再做赘述,渡边此后一路“开挂”般的崛起之路也早已为人津津乐道:以此为起点,对音乐元素有执着追求的渡边致力于将更多元、更丰富的音乐融入自己的创作,甚至毫不介意让音乐在作品中占据更高的重要性,并不断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不同于《星际牛仔》与爵士和蓝调音乐的和谐统一,2004年播出的《混沌武士》大胆地将爵士嘻哈与流浪武士题材相结合,戏谑的风格与时而伤感的故事基调相反却相成,令人耳目一新。
你甚至能在这里看见村民对着主角团唱rap
此后于2012年播出、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坂道上的阿波罗》更是将镜头直接对准音乐。本作以两位因爵士乐结下深厚友谊的高中生为主角,描绘他们青春时代的悲欢离合。
在本作中,渡边得以“光明正大”地彰显自己对爵士乐的狂热,不仅请回自己的黄金搭档菅野洋子担任音乐制作、在故事中加入大量知名爵士标准曲,还对其中的演奏场景吹毛求疵:他首先邀请真人乐手演奏对应曲目,并使用十台摄像机对乐手的动作进行全方位的拍摄,以此为参考进行作画,力求还原演奏的真实感。
至此,我们似乎能感到,在踏入行业的三十年间,渡边的创作之路一直顺风顺水高歌猛进,不断为动画界带来优秀的作品。
但这样的“绝好调”却在2014年迎来转折——这一年7月,渡边执导的原创番剧《东京残响》播出,虽然前期悬念动人心弦、音乐审美依旧在线,却在最后几集剧情崩盘引起争议,可谓渡边创作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更加可惜的是,这场“失败”并非孤例。2019年,渡边信一郎以总导演身份参与了“骨头社20周年×Flying Dog10周年”纪念作品《CAROLE & TUESDAY》。
彼时,骨头社凭借《文豪野犬》《灵能百分百》(和某部不能说的作品)等新作风头正盛,Flying Dog作为签约了梶浦由记(《魔法少女小圆》《空之境界》)、菅野洋子(《星际牛仔》《坂道上的阿波罗》)、坂本真绫(《物语系列》《黑执事》)等知名艺人的唱片公司同样在日本动画业界具有重要地位。如此三强联合、噱头拉满,引起万众期待。最后却因平淡的剧情、生硬的矛盾冲突和包饺子式的结局令观众大失所望。此后,渡边与腾讯视频合作推出的《太素传奇》更是石沉大海,扑到了连豆瓣都查无此片的程度。
好在BANGUMI还记得你
严格来说是有豆瓣条目的,但只有单独短片
从“出道即巅峰”般的一路上升,再到后期的持续下滑,这两段泾渭分明的创作表现不禁让人发问:
“渡边信一郎是否江郎才尽?我们是否还能相信他的新作品?”
02
才能、动机与“渡边含量”
诚然,凭借作品评价一名艺术家当时的创作水平,似乎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工业体系高度成熟的影视业、尤其是日本动画行业,这套方法却并不全面: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项动画作品的诞生并不完全依赖监督的个人意志;不同项目能够给予“监督”的创作自由度也各不相同——这条规则在渡边信一郎身上同样有效。通过对渡边信一郎不同时期、尤其是后期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到:渡边并没有如早期一样对后期作品投入浓烈的个人表达,他在作品中的参与度有所下降,执导动机似乎也有所转变。
在正式对这项发现展开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介绍一个在行业中常见的现象:一个影视(动画)人或者艺术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要凭借早期作品建立个人品牌,这时其作品往往会凝聚作者极强的个人风格;但在其逐步走向成功之后,其和全行业会产生更紧密的关联,因此其创作意志和目的会受到行业要求和商业活动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此人在该作创作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和用心程度相对有限,同时委托方也会对该作进行更多的参与。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虽然挂着同一个人的名字,但不同时期的作品,实质上并不由“同一个人”创作。
在此基础上,渡边“晚节不保”的问题或许显得更好理解:毕竟我们在后期作品中看到的,已经不是曾经那样100%的渡边信一郎。
让我们试以“最知名的失败作”《CAROLE & TUESDAY》为例进行分析。担任“总监督”的渡边信一郎在直觉上应是本作的全权负责人,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在该作纪录片《奇迹的故事》(《Story of Miracle》)中,我们能够看到:比起渡边信一郎总揽全局,该作的制作话语权更像是三足鼎立。
这当然可以理解,作为周年纪念作,两家公司都愿意倾尽全力,希望尽可能发挥公司的特色,因此便催生了“一集作画8000张”、“主角的对白和演唱分别由专人录制”、“全球选角”等庞大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总导演的渡边难以面面俱到处理问题,而是有所侧重。
那么他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呢?
当然是音乐相关的部分。
在纪录片中,BONES的社长南雅彦就提到,渡边之所以成为本作的总导演,正是因为企划阶段寻求意见时,渡边说“想要做一个跟音乐有关的故事”。在获得肯定和资源支持后,渡边得以对“音乐”的视听表现进行大胆地追求。
渡边本人为演奏场景的录制调整机位
由他本人半开玩笑的言语看来,本作的诞生说是“为醋包饺子”似乎也并不为过(虽然骨头社可能不这么想)。
比起对音乐的高度重视,渡边对该作的其他部分并没有投入同等的心力。在《CAROLE & TUESDAY》发布会期间,记者询问渡边对角色设计提出了怎样的想法,渡边的回答是,想写一个没进入过社会、后来人气逐渐高涨的角色,然后一家子都是好人——除此之外,他似乎并未做更多阐述。
这一点在该作的staff表有所呼应,在剧情和原案的构思上,BONES显然是主要出力的一方。
此外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纪录片《奇迹的故事》中对BONES社长南雅彦、Flying Dog社长佐佐木史朗等多位核心创作成员进行了采访,但渡边信一郎本人却从没有面对镜头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的身影和言语只停留在日常记录和发布会的录制素材中,或许这能从侧面反映渡边内心对本作的态度。比起全心全意的作者性投入,我们也许更应将《CAROLE & TUESDAY》视作一项基于商业合作发挥个人兴趣的作品——《太素传奇》的出现想来与之类似,只是更加倒向商业的一边。
或许这时有人要提出新的疑问——同样是作为总监督,为什么《太空丹迪》就这么优秀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总监督固然在职责上应当协调各方,但工程的庞大和个人创作意愿都决定了其工作难免存在力有不逮之处。因此,其余核心成员的水准同样对作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这里暂且以监督为例进行对比,《太空丹迪》的监督是夏目真悟,《CAROLE & TUESDAY》的监督是堀元宣,他们二位的水平各自如何呢?
夏目真悟部分执导作品
堀元宣执导作品
想必一目了然……
当然,以上的分析并非为渡边信一郎强行挽尊,仿佛“他没发挥好只是因为没有尽全力”,更多是为渡边近年来的“失败”提供另一种理解的路径。
事实上,渡边本人也绝非全能型的创作者,他在擅长的题材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通过总结渡边最知名的三部原创作品(《星际牛仔》《混沌武士》《太空丹迪》),我们能够发现它们的共性:都是终极目的相对模糊、整体框架相对松散的单元剧。
相对地,同样是原创作品,《东京残响》却以“反社会少年策划恐怖袭击”迅速制造悬疑氛围,开展线性叙事的“猫鼠游戏”,但剧情却逐渐失控。值得补充的是,《CAROLE & TUESDAY》也是线性连续的故事。
03
故步自封,或是 “回光返照”
至此,我们或许能够对渡边信一郎近十年来的创作状态进行一个推测性的总结:
在建立个人品牌、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后,渡边的作品带有更强的商业合作性质,他在作品中投入的精力不如以往,也暴露出了固有的创作短板,但他仍然乐于借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大家带来新鲜和满足的体验。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回到开头的话题:
我们还能相信《拉撒路》吗?
可以看到的是,渡边信一郎在该作中把持着多年未有的高度自主权,不仅独挑了监督和原作,也在脚本方面居于首位,该作的“渡边含量”得以保证。
此外,本作还邀请《疾速追杀》的导演查德·斯塔赫斯基作为动作监修,并由曾提名格莱美奖的爵士乐手Kamasi Washington领衔制作配乐。可谓给该作的视听体验上了双保险。
但令人忧虑的问题同样存在。首先,该作在开头就确立了明确的危机和任务,渲染了紧张感,需要后续安排紧凑和精彩的情节以保证观看体验——前文已经提到,渡边此前在类似作品中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第一集相对平淡的故事节奏也是一例佐证。
其次,很多观众在观看第一集和PV时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无论男主的设定、海报还是部分镜头,都使人联想到《星际牛仔》。
设计风格高度相似的海报、和男主的鸡窝头
对吴宇森电影中白鸽元素的复刻
这种“貌合神离”的观感不免令人怀疑:渡边是否尝试回到自己的舒适区、打一手安全牌。这样的策略或许是资方Cartoon Network乐见的,毕竟《星际牛仔》确实曾在欧美地区引起极大的反响,查德·斯塔赫斯基的加入也与之有很大关系。
查德在渡边担忧前期预算时如是说
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保守的方针并不易产出优秀的作品。
当然,对渡边本人来说,回到舒适区或许是一种省力的方法。他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需要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来证明自己,并且有充分的余裕在自己更感兴趣的声画表现上尽情探索。
因此,起码对于他的新作《拉撒路》,比起等待另一次《星际牛仔》式的成功,我们不妨放平心态,享受纯粹的视听体验。
毕竟,渡边信一郎已经放下了他的包袱。我们或许也不必再心怀不甘以至痛心疾首,试图在一身轻松的渡边身上捕捉往日的幻影。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4411v7bM
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4411a7tK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PgjHbQRv4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7PbIZBcL6c
5. 渡辺信一郎 (アニメ監督) - Wikipedia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