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戳上方蓝字 「李子说」 关注
春夜的风掀起窗帘,台灯在书页上投下温润的光晕。我握着一本泛黄的《飞鸟集》,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坐在旧书店角落里的自己——那时的我正在上学,而泰戈尔的诗句像一片羽毛,轻轻落在我褶皱的心上。读书的力量,大抵就是这样,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忽然让你看见灵魂的褶皱里,正生长出从未察觉的光。
记得在多年前的一个深冬,因为出差窝在列车的车厢,逼仄的空间和难闻的气味让人窒息。邻座的阿姨在翻开着一本磨破封面的《红楼梦》,用方言轻声念给身旁的老伴听。我看见她指尖停在"寒塘渡鹤影"那句,眼泪滴在"冷月葬花魂"的字旁,却仍在继续念。后来才知道她老伴身患绝症。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读书的力量可以穿越生死,那些被反复摩挲的字句,早已成为支撑生命的肋骨。就像海德格尔说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而书籍,是让灵魂得以栖居的暖巢。
曾在暴雨夜读过《瓦尔登湖》,梭罗描写的冰湖在雷声中裂开,惊起的潜鸟啼叫着飞向云隙。合上书时,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正沿着晾衣绳流淌。这样的时刻,读书让我与千万个时空相连——能听见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带掠过盛唐的风,能触摸到敦煌卷子上千年不褪的朱砂字迹,能看见量子物理学家在稿纸上画下的宇宙模型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悄然重叠。那些看似无关的文字,在某个维度上编织成网,让人类的智慧得以代代相传。
读书,需懂得孤独。犹记得在中学时,读鲁迅笔下在茴香豆旁数着"多乎哉?不多也"的孔乙己,看他用长指甲在灰尘里写"茴"字的四种写法,突然明白有些孤独是刻在灵魂里的印记。后来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看见黛玉葬花时说"质本洁来还洁去",才懂得孤独可以是月下的一曲琴,是雪中的一剪梅,是独自守住内心清辉的勇气。那些文字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影子,原来孤独不是荒原上的踽踽独行,而是学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在喧嚣中守住一方宁静的星空。
读书的力量从来不是雷霆万钧的改变,而是像春雨浸润泥土,让种子在黑暗里听见生长的声音。曾经,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跟着他的脚步丈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阳关的风沙里听见历史的驼铃;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马孔多的雨季里感受魔幻与现实的交织,明白原来时间可以折叠,记忆可以生根。每一本书都是一把钥匙,打开不同时空的大门:在《人类简史》里看见智人如何走出非洲,在《诗经》中听见"关关雎鸠"的古老歌谣,在《瓦尔登湖》的湖面上看见晨光初绽的涟漪。这些文字让我们的生命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方寸之地,而是延伸到宇宙的尽头,触摸到千万种人生的温度。
合上书本时,鼻翼飘来一股淡淡的清香。想起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读书的力量,或许就藏在每一个与文 字相遇的瞬间——它让我们在狭小的空间里看见广阔的世界,在短暂的生命里遇见永恒的灵魂,在平凡的日子里触摸到诗意的存在。那些读过的文字,终将化作我们的骨血,在某个需要抉择的时刻,在某个孤独的深夜,在某个看见世界裂痕的瞬间,忽然浮现出温度,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所有人类曾经历的爱与痛、迷茫与觉醒,都在书页间静静等待,等待与另一个灵魂相遇时,重新绽放成光。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更多原创请关注『李子说』公众号
价值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