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像过节,自行车是豪车,跑步不被允许,这样的情景你敢相信吗?虽然改革开放以前的我国也非常穷困,但跑步还是可以的,只是没有多少人去跑。
毕竟很多人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平常的时候连油水荤腥都见不到,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去跑步锻炼?然而,这样的场景却在东非地区一个名为布隆迪的国家里堪称稀松平常。
据2023年的数据情况显示,2023年布隆迪人均GDP为199.58美元。
如果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近乎1500元,一年只有1500块,一个月只能花125块钱。
当然了,这还只是理想情况,毕竟人均的计算方式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
虽然明面上看一年到手1500元,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每个布隆迪人每月只能得到95元。
一月95元也就是一天只能花3块钱,这三块钱别说是买肉,就是单纯吃主食都可能会成很大问题。
也难怪自行车可以成为豪车了,在吃不饱饭的年代里,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无疑是极为奢侈的。
这意味着车主不仅不用为生计发愁而且还可以在出行方式上享受一定便利。
好比旧社会的达官贵人可以乘坐黄包人力车,而穷人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双脚出行。
那么布隆迪何以沦落至此呢?联合国和西方国家没有大力援助布隆迪吗?
答案是布隆迪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战争频仍局势动荡,又因存在军事政变而遭受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以至于经济形势曾出现极度恶化的突出情形。
尽管后来国际援助逐步恢复,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可外资仍然维持着观望的态度,没有大规模涌入。
没有外资也就意味着布隆迪不能自己造血,不能造血何谈发展?
布隆迪约有90%的劳动力人口从事农牧业,工业从业人数只占劳动力人口的2%。
虽然布隆迪拥有很多矿产资源,可布隆迪的困境和蒙古国别无二致。
即使拥有金山,也没有发掘的能力,这是布隆迪的硬伤。
好在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援助非洲各国的力度,在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等项目上为非洲各国提供帮助。
基础设施建设只要齐全完备,那就可以吸引到来自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而后渐渐发展起来。
但总体而言,布隆迪现在仍然在铺路修桥阶段,还没有能力转到和外商合作的地步当中。
除此之外,我国还与世界粮食计划署携手合作,为布隆迪近乎4.6万名学龄儿童推出了营养餐计划。
营养餐项目无疑会发挥三大作用,一是直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二是促进教育发展;三则是为家庭和社区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其实我国不仅仅只是在布隆迪提供营养餐,更为其他一些非洲贫困国家提供了营养餐。
在人道主义援助上,我国送去了贫困国家最需要的东西,这是西方国家不能做到的事情。
当然了,布隆迪禁止跑步实际另有原因。
在过去的动荡年份里,布隆迪人是通过集体慢跑的形式一边表达抗议;一边互相抱团取暖以免受到民兵伤害的。
2014年3月的时候,布隆迪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就下了这样一则匪夷所思的禁跑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