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的厨房警钟:别再这样洗鸡肉了!

你以为自己在保持卫生,其实却在悄悄“培养病菌”——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澳洲本地媒体和专家联手发出的严正警告:千万别再用水冲洗生鸡肉!

在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不少华人家庭每天都在重复一个习以为常的厨房动作:把鸡肉买回来,用清水冲一冲,以为这样能“洗净细菌”,做饭更安心。


但实际上,这一动作非但没起到清洁作用,反而可能大大提高了你被病菌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鸡肉不能洗?越洗越脏!

据澳媒《7News》报道,大量澳洲居民在处理生鸡肉时存在误区——他们不知道,冲洗生鸡肉反而会将肉中的病菌扩散到厨房各个角落


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水流冲洗过程中,会随着飞溅的水滴传播到案板、刀具、水槽甚至你的衣物上。

你以为是“洗净”,其实是“洒毒”。

为此,澳洲不少大型超市和肉类零售商,已经在鸡肉包装上标注:“请勿清洗生鸡肉”。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靠“火”杀菌

真正安全的处理方式,是使用高温消毒
记住以下几点:

  1. 处理鸡肉前,可用沸水快速烫煮,进行初步杀菌;

  2. 烹饪时务必确保鸡肉完全熟透,切勿半生不熟;

  3. 接触过生鸡肉的厨具、案板、手套等都要彻底清洗;

  4. 生鸡肉冷藏时必须用密封包装,避免接触其他食材。


食物中毒真实案例,警钟已响

澳洲并非孤例,新西兰研究发现,约90%的市售鸡肉在包装时就已带菌,每年因此住院的患者接近600人。


美国疾控中心也曾报告,每年约有4800万人因食源性疾病患病,其中不少都与鸡肉相关,超过3000人因此死亡。

澳洲本土也曾发生严重事件。

在布里斯班一家颇受欢迎的越南餐厅内,8名顾客就餐后感到不适,被确诊为沙门氏菌中毒

卫生人员调查后发现,餐厅厨房卫生条件堪忧:水槽下堆放着未处理的生鸡肉,桌面上还躺着一只带血丝的生鸽子。沙门氏菌从生肉扩散至所有厨房区域,导致多人中毒送医。


这不仅是一场食物安全事故,更是对家庭厨房操作的沉重警示。

沙门氏菌:隐藏在你餐桌的“隐形杀手”

感染沙门氏菌后,通常潜伏12至24小时,轻则腹泻呕吐,重则发高烧、脱水,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常见症状包括:

  • 剧烈腹痛、恶心、头晕、发烧;

  • 每天腹泻7~8次;

  • 病程持续3~5天,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菜、鱼、蟹也不能乱洗:这些处理方法要记牢

不仅是鸡肉,其他食材的清洗也有讲究,方法不对,不仅营养打折,还可能吃出问题。


1. 花菜、叶菜等蔬菜

清水冲洗不够彻底,特别是花菜这类结构紧密的蔬菜,极易藏虫藏农药。
建议使用小苏打或食盐水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冲净。这样能有效分解农药残留。


2. 生鱼

很多人习惯用清水冲洗生鱼,但这样处理腥味依然顽固。
正确做法是:将鱼泡在冷水中,加2勺醋,静置1小时后去鳞清洗。这样不仅能去腥,还能保持鱼肉细腻口感。


3. 海蟹和贝类

海蟹体内常含残渣和细菌。
先刷净外壳,再放入淡盐水中让其“吐沙”,期间需反复换水。
贝类则可以加几滴香油“引诱”其张口排沙,效果立竿见影。


厨房里看似简单的“洗一洗”,可能就是打开病菌入侵通道的钥匙。
不要低估一个喷溅水花的传播力,也不要以为只靠“感觉干净”就等于安全。

远离误区,守护健康,从不洗生鸡肉开始。

今天下厨前,不妨回想一下:
你有没有把鸡肉洗了?
你有没有和家人共用那台“既下载游戏又查银行账单”的电脑?

有时候,“多此一举”的动作,才是风险最大的盲点。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