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重新评估伏羲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虽然古人认为伏羲画八卦、作《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之源”;虽然古人认为伏羲“一画开天”,肇始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但即便从现有考古发现来看,我们也低估了伏羲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甚至西方人和国内某些专家教授还否定伏羲的真实存在。
距今7000年前,正是燧人氏时代末期。随着燧人氏政权的日益没落,燧人氏的统治分崩离析,天下大乱,地方政权各自为政。中华大地上氏族林立,各个部落之间纷争不断,人民处于战乱与困苦之中。
伏羲在统一西北之后,又先后统一了关中平原和中原大地上的各个氏族部落,率领万民筑土为城,定都宛丘分封百官,以龙作为图腾,以龙命名百官,定制度、作书契,不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将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统一到龙的图腾之下。
距今7000年前,正是前仰韶文化末期,全国各地形成了诸多区域性远古文化,主要有中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东方的北辛文化,东北的兴隆洼文化,西北的大地湾文化,南方的高庙文化,东南的跨湖桥文化等等。
伏羲统一中原,也让西北的大地湾文化进入到中原腹地,并与磁山裴李岗文化相互融合,在吸纳了周边的北辛文化、赵宝沟文化、高庙文化、跨湖桥文化的积极元素之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仰韶文化,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远古艺术浪潮,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远古文化。
仰韶文化也对周边相对独立的区域性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促进了它们的更新换代。例如,北辛文化演化为大汶口文化,赵宝沟文化演化为红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演化为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等等。从考古来看,国内的台湾和西藏也出土了具有仰韶艺术色彩的彩陶,仰韶文化的影响力远及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
可以说,伏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远古文化的开启者,他对六七千年前的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应该重新评估伏羲在中国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