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两份通知,要求加大老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重点区域新发现力度,加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发现力度,并作出工作指引。

本文字数:3012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两份通知,要求加大老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重点区域新发现力度,加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发现力度,并作出工作指引。

通知提出,各地在实地调查中应加大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关注力度,对于能够体现一定的地域风貌特色、体现典型建筑风格样式、代表特殊功能或类型、见证地区发展历史或行业发展历史以及重要建筑师代表作的近现代代表性建构筑物等,如符合文物认定标准,无论是否已经公布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均应进行普查,纳入文物保护体系。

通知强调,各地在实地调查中要加强对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线索挖掘与实地调查。

此外,调查过程中,凡是建于1911年以前、主体存在的古老建筑,无论是否已经公布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均应进行普查,纳入文物保护体系。

通知全文如下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发现力度工作指引的通知

文物普查发〔2025〕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现文物潜力大,是本次普查的重要类型。现就加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发现力度作出工作指引如下。

一、加大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新发现力度

各地在实地调查中应加大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关注力度,对于能够体现一定的地域风貌特色、体现典型建筑风格样式、代表特殊功能或类型、见证地区发展历史或行业发展历史以及重要建筑师代表作的近现代代表性建构筑物等,如符合文物认定标准,无论是否已经公布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均应进行普查,纳入文物保护体系。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整理部分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参考书目索引(见附件),供各地在实地调查中参考。

二、加大近现代重要史迹新发现力度

各地在实地调查中要加强对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线索挖掘与实地调查。对于近代以来与重要事件、重要机构、重要人物紧密关联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加大普查力度,符合文物认定标准的,进行普查登记。省级普查机构应强化培训和指导,提升普查队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专业辨识能力,加大新发现力度。

三、重点关注工业遗产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了相关部门、高校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摸底成果,形成线索清单。同时,省、市、县级普查机构应补充同级成员单位提供的工业遗产相关线索,形成工业遗产线索清单。省级普查机构要指导各县级普查机构以工业遗产普查清单为基础,围绕洋务运动、民国时期工业、156项重点工程、“两弹一星”工程、三线建设等工业发展脉络,加大工业遗产调查登记力度。填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时,文物类别应选择“工业建筑及附属装置装备(以及其他工业遗产)”。

四、总结普查成果

省级普查机构应以工业遗产线索清单为基础建立台账,指导县级普查机构对清单内所有工业遗产逐项调查。请各省级普查机构将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普查组织情况、实地调查情况、新发现成果以及工业遗产线索清单台账等,于2025年5月15日前报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特此通知。

附件: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参考书目索引

(上滑查看全部)

1.中国近代建筑总览(16册)

著者:汪坦,(日)藤森照信总主编;王世仁等主编

出版年份:1989-199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近代建筑图录

著者:王绍周主编

出版年份:1989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国近代建筑史(5卷本)

著者:赖德霖、伍江、徐苏斌

出版年份:201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近代建筑史概论

著者:刘亦师

出版年份:201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5.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第一卷)

著者: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丛书主编;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本卷编著

出版年份:2016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6.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第二卷)

著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设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出版年份:2021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7. 建筑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1949-1959

著者: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版年份:1959

出版社: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

8.“一五”156项建设情况(实际正式施工项目为150项)

编者:国家计委基本建设综合局

形成时间:1983

9.中国现代建筑史

著者:邹德侬、张向炜、戴路

出版年份:2019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我国基本建设大事记1949-1983

著者: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中国基本建设经济研究会

出版年份:1984

出版社:建设经济杂志社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文物局代章)

2025年4月11日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大老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重点区域新发现力度工作指引的通知

文物普查发〔2025〕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历史上曾是都城、府城、州城、县城的老城,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历史悠久,新发现文物潜力大,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点区域。现就加大重点区域新发现力度作出工作指引如下。

一、梳理重点区域清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整理汇总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关部门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千年古县等名录,包括14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8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99个千年古县(名单详见附件1—5)。各省级普查机构在此基础上,补充省内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名录,梳理辖区内重点区域清单。

二、做好重点区域普查

省级普查机构应及时下发辖区内重点区域清单,指导各县级普查机构对照清单区域,进行地毯式普查。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等范围较大的区域,可结合文献、历史档案、地方志、城市考古、卫星影像、有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区域历史演变,梳理出老城范围进行重点调查。同时,各地可参考《中国县市商贸文图通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书籍内容涵盖全国2534个县市的历史、名胜古迹、城市街道示意地图等信息),了解各县市历史沿革,加大对老城的调查力度。

三、重点关注古老建筑

调查过程中,凡是建于1911年以前、主体存在的古老建筑,无论是否已经公布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均应进行普查,纳入文物保护体系。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整理部分乡土建筑参考书目索引(见附件6),供各地在重点区域调查中参考。省级普查机构应强化培训和指导,提升普查队对乡土建筑的专业辨识能力,加大古老建筑新发现力度。

四、实行台账管理

省级普查机构应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各地做好重点区域普查工作,将每一处重点区域的三普文物数量、新发现文物数量建立台账并纳入调度体系。请各省级普查机构将重点区域普查台账、普查组织情况、实地调查情况、新发现成果等情况,于2025年5月15日前报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区域普查情况将作为实地调查验收工作的重要依据。

特此通知。

附件:

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143座)

2.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312个)

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487个)

4.中国传统村落名单(8155个)

5.千年古县名单(99个)

6.乡土建筑相关参考书目索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文物局代章)

2025年4月10日

本文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地方动态 | 2024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公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专家视点 | 传承保护行政区划历史文化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传承历史文化 激扬城乡活力——202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术论文丁蜀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