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万象“耕”新,各地陆续奏响农忙序曲。普定县持恒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黄精种植基地,也正在为一个个“金疙瘩”奔忙。这就是黄精。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的中药材,却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密码之一。
在普定县持恒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马官的黄精种植基地里,林下一垄垄绿油油的黄精长势喜人。今年,连片种植的黄精迎来收获季,140亩黄精苗已“名花有主”,正大面积采收,务工的村民们分工合作,挖苗去土、选苗分类,准备销往铜仁石阡。
村民忙于黄精采收。
普定县持恒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龙向介绍:“我们的黄精主要销往黔西南、黔东南、铜仁等地,每亩产值8万到15万元左右,目前我们已经销往铜仁市140万株,每株单价0.7-1.5元。”
丰收景象坚定了该公司扩大种植规模的决心,逐步将黄精产业布局重心向猫洞乡中岩村转移,利用其适宜的气候环境、优渥的生态资源为黄精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普定县持恒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赵天正介绍:“目前我们承包的山坡土地有2000亩左右,当下要种植的有1000亩,预计今年能种完。套种的有黄柏、黄精,黄精每亩在6000株到8000株左右,预计收益的话4~5年以后每亩大概4-5万元左右。”
来到该公司位于猫洞乡中岩村的黄精种植基地,只见基地沿着山势层层叠叠铺展,工人们分布其间,将黄精块茎均匀裹上草木灰,并平放在挖好的坑内,随后覆土,山间沃野药香四溢。
种植的黄精迎来丰收。
在此连片打造的2000余亩黄精种植基地与100余亩黄精育苗基地,更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阵地”,解锁了乡村振兴“双赢密码”。
“我是当地的,在这里务工,一个月做得到2000-3000块钱,可以经常在这里做。”工人卢慧说。
“我们工人每天基本上80—100人左右,每天工序主要是清理、挖坑、种植黄精还有施肥、搞腐殖土覆盖。”赵天正介绍说。
该公司也期望通过规模化黄精种植,让村民掌握育苗、移栽、管护等全流程技能,从“务工者”转变到“技术员”,在参与产业发展中真正受益,将中药材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郭龙表示,下一步,公司希望将公司的育苗技术带动到周边的群众,让群众参与到种植当中来,再继续将产品进行深加工,把深加工的产业链做强做大。(文/图 何召、王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