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春日的湖南江永县潇浦镇回岗村,晨露未晞的梯田间已响起锄头破土的脆响。4月22日,药农谭永强俯身查看玉竹苗的长势,指尖沾染的泥土与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同样的光泽。这片占地500余亩的中药材基地里,白术的紫茎在风中摇曳,玉竹的嫩芽穿透腐殖土层,空气中飘散的不只是药香,更酝酿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种植中草药好管理,经济效益也高。每亩玉竹收益10万元,而白术4.5万元。”今年61岁谭永强既是合作社成员,又是公司技术骨干,今年他尝试种植了5亩玉竹。平常在公司上班,一天有100元工资,而且我还学会了许多中药材种植技术,成为村里的“技术员”。
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下,江永县正书写着中药材产业的立体发展篇章。百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林下种植基地里,负责人刘玉红正指导村民进行标准化管护,他介绍,采用"森林经营+林下药材种植"模式,既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又实现了土地利用率的几何级增长。这种"一亩双收"的种植方式,让曾经闲置的林间空地变身"绿色银行",每亩综合产值突破10万元。
"我们正在试验玉黄柏套种玉竹、白术的立体栽培模式。"刘玉红指着试验田里错落有致的植株说,玉竹亩产可突破5000公斤,白术的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
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种植、签订包销合同,吸纳周边农户抱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周边农户46户人家加入到合作社,共种植中草药500余亩,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该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规模适度、管理规范、设施完善”原则,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采取“森林经营+林下药材种植”模式,积极稳妥、科学有序建设一批标准化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县有8家龙头企业带动600余户土地流转,年租金收入达300万元,林下经济创造季节性岗位2000余个,人均务工收入1.2万元。
这种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共富机制,让村民既当"股东"又当"技术员"。松柏瑶族乡琵琶所村、潇浦镇回岗村、上江圩镇呼家村等地的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在"苦"药材中酿出了乡村振兴的"甜"滋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年产值突破1亿元。 (陈健林 许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