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22日电(记者董小红)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在成都,有这样一位河长,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一起守护碧水长流。

  辨别水体、记录水势、落实禁渔期规定、上报暗管排污问题……从成都锦江南河彩虹桥到锦官桥的2公里河道,孙玉凤每周都会雷打不动地巡河,对于河道情况,她如数家珍,心里装着一本“护河经”。

  “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先绕着河道走一圈,然后再仔细查看4个排水口是否正常。比如最近的地铁13号线、17号线都在施工,所以要及时关注是否有排污影响水质的情况,有任何异常就要及时上报。”

  今年是孙玉凤担任社区级河长的第5个年头,通过整合社区、居民、学校等资源,她在不断联动多方力量,壮大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家庭”。

  “唐代诗人杜甫写过一首名为《登楼》的诗,诗里就曾提到锦江,锦江是府河和南河的合称,今天我们就要巡查南河的其中一段,水体、水势、漂浮垃圾等情况都要检查……”在成都的南河河畔,如今每周总有一群由七八岁小学生组成的巡河队沿河走过,在小队长的讲解中,他们仔细“巡逻”,不放过任何可能引发污染的问题。

  这支“小小河长巡河队”成立于3年前,来自成都青羊区少城街道文翁社区,由孙玉凤牵头组织成立。


  孙玉凤带领学生一起在南河边巡河。新华社发

  “现在‘小小河长巡河队’的微信群内已有200多人了,再加上2个基本满员的巡河护河志愿活动实践群,巡河护河志愿活动目前已辐射社区青少年超1000人次。”孙玉凤欣慰地说,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发现,社区很多小朋友对巡河都有很大的兴趣,也不乏很多创意,比如融入了杜甫作品、锦江历史演变等内容的巡河讲解词,“这样的讲解既有文化底蕴,也利于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生态环保的种子”。

  不仅如此,孙玉凤还致力于探索“三社共治”,联动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一起参与巡河护河。


  孙玉凤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生态研究。新华社发

  全市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在成都,当每一条河流有了“守护人”,美丽河湖也正在不断流淌“幸福”。参与巡河护河的同时,孙玉凤也是成都水生态环境发展的见证者、享有者。

  “前几年,这一区域的河道基本只看得见几只白鹭,现在白鹭、灰鹭和苍鹭经常成群结队地出现,数量明显增加。河边的景色和绿化也越来越好,这都是生态变好的体现。”她分享了近几年的直观感受,笑言自己也和很多成都人一样,天气好的时候喜欢约朋友在河边茶馆休闲放松,这是水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带给大家的福利。

  “未来,我将继续做好巡河护河工作,努力守护家门口这一江碧水。”孙玉凤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