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上海多措并举,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取得不少实效。

周亚明表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要功能。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上海根据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需求,引导学校加快布局相关专业,建设了一批产教融合型专业。同时,持续打造产教融合新型载体,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这些载体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功能,推进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培训标准,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上海还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畅通产业高技能人才进校从教通道。这些年,上海每年遴选资助100名特聘兼职行业企业人才进校授课,落实教师5年一个周期全员轮训,以及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5年须集中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

近几年,上海涌现了不少“新型高职学校”。周亚明表示,建设新型高职是上海市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层次职业教育需求、促进职业教育深度服务所在区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近年来,虹口区、闵行区、松江区、金山区、浦东新区和市住建委举办了6所新型高职,另外还有电子信息职院、交通职院等4所高职转型为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新型高职总数已达10所,占独立设置高职总数的38%。

为了支持这类学校建设发展,上海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动学校自主规范办学。推进落实新型高职在教师招聘、职称评聘、内部机构设置、财产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二是推动学校融入区域发展。指导新型高职紧密对接上海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聚焦区域发展与行业需求,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比如,金山区的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立足当地化工产业优势,开设化工安全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等特色专业,并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最新工艺、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推动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支持新型高职开展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打造一批高水平优质课程,更新一批“随产而变”的核心课程。通过多管齐下,促进新型高职在上海职业教育体系中建设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适配的人才支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