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至2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活动中学生组现场答辩互动(复评)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活动自2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16个区5705名学生的项目申报。经过层层选拔,今年全市16个区共有380名中学生入围复评活动。
在两天的活动中,中学生们向评审专家们详细展示自己的科创成果、实物模型、探究成果。评审专家们将秉持多维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过程研究,通过“多对一”的深入交流,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学生们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聚焦痛点,勇于改进和拓展,以校内学科知识为基石,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探索未知。
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上海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站长盛春等四位校长专家担任了本届赛事的评审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
俞立中表示,“明日科技之星”活动历经23年沉淀,已培育出一批优秀青年,希望通过此次评审活动,发掘更多有潜力、有才能的青少年,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据介绍,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活动通过分层式活动、系统化培育、多维评价标准、市-区-校协同等方式,全面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活动将科学教育融入实践,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基础学科及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为青少年搭建起展现科技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璀璨舞台。
来自崇明区的陆同学去年就获得了“明日科技之星”称号,研究项目“古筝琴码的力学问题”。今年,陆同学又将研究目标转向了古筝“跳码”问题,进一步探究古筝与物理。陆同学表示,古筝和物理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的信息老师和物理老师都对自己的研究给予了很大帮助。“明日科技之星”活动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平台,自己也会继续深入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