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陈思思 王丹 王岚 靳晓丹)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提高公众对于癌症早诊早治的意识,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处、河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携手长城新媒体特别推出河北省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科普。其中,河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贺宇彤为大家介绍了“防癌秘籍”——河北编制的癌症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条。


  河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贺宇彤进行科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靳晓丹 摄

  “癌症更像一个‘慢性敌人’,只要摸清它的套路,就能提前设防。”贺宇彤介绍,2024年河北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3.39/10万,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17.5万例;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1.3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约为10.3万例,五年生存率为44.84%。癌症仍严重威胁河北省居民生命和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树立起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的理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河北编制的癌症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条从宏观上来讲,主要是围绕着癌症的三级预防、危险因素、早诊早治、治疗和康复这4方面来展开的。

  贺宇彤介绍,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指的是病因预防,也是针对所有人进行健康教育,让民众普遍认识癌症风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癌症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就是常说的“三早”,除常规医学体检外,日常我们也要注意身体特殊变化,遇到问题主动联系医生;三级预防是规范诊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是专门针对癌症患者提出的防止复发的手段。由于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因此通过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此外,危险因素中包括环境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感染性危险因素、遗传因素等。在所有致癌危险因素中,年龄和遗传因素是难以改变的,但其他因素是可干预的。

  “癌症虽然不遗传,但癌症的发生具有家族聚集性。”贺宇彤说,具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癌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加强癌症预防并积极进行癌症风险管理。比如说,可以从个人史和家族史入手,对整个家族进行完整的系谱调查和遗传性风险评估,也可以进行遗传基因检测,从而消除隐患。


  河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贺宇彤。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靳晓丹 摄

  对于如何有效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贺宇彤从八个字解读: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与防癌密切相关,推荐大家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类食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类食品,少吃深加工肉制品。腌制类食物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烤肉类食物中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都会增加患癌风险。规律运动在预防癌症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是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而对于一些特定癌种,疫苗非常有效。虽然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都具有传染性。如果提前接种了相关疫苗,可以减少与癌症发生相关的感染,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等癌种的发生,建议适龄女性及早接种;HBV疫苗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间接预防肝癌,建议大家合理接种乙肝疫苗。

  最后,贺宇彤提示大家,癌症可防、可治、可控,关键在于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意识。防癌不是“额外任务”,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习惯,如拒绝吸烟酗酒,坚持运动饮食,重视筛查体检。希望大家能够用每一个微小的健康选择,构筑抵御癌症的坚固防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