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过程常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肿瘤科五区王健主任指出:“食管癌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早发现、早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根据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数据,王健主任总结了食管癌发病的几类高危因素:

1、长期吸烟饮酒‌
烟草中的亚硝胺类物质和酒精的协同作用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增加癌变风险。王健主任强调:“有研究显示,同时吸烟饮酒的人群,食管癌发病率比普通人高10倍以上。”

2、饮食习惯不良‌
过热饮食(超过65℃)、腌制食品(含亚硝酸盐)、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均可能诱发食管黏膜病变。王健主任提醒:“广东地区食管癌高发与‘趁热吃’的传统习惯有一定关联。”

3、胃食管反流病‌
反复胃酸反流会导致巴雷特食管(癌前病变),王健主任团队曾接诊多例因此发展为食管癌的患者。

4、营养缺乏与肥胖‌
维生素A、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削弱黏膜修复能力,而肥胖人群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

5、遗传易感性‌
约6%的食管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基因检测对高危人群有预警意义。

6、HPV感染‌
部分食管鳞癌患者中可检测到人乳头瘤病毒,提示病毒感染可能参与癌变过程。

58岁的陈先生因“吞咽梗阻感”就诊,经胃镜确诊为食管中段鳞癌。王健主任团队为其制定了微创介入综合治疗方案:

动脉灌注化疗‌: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局部药物浓度提高4-6倍,显著缩小病灶。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影像引导下将碘-125粒子精准置入肿瘤内部,持续释放射线杀灭癌细胞。

食管支架置入‌:解决进食困难问题,保障患者营养摄入。

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肿瘤体积缩小70%,陈先生已恢复正常饮食。王健主任表示:“微创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靶向性强的优势,尤其适合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

王健主任特别提醒公众:避免食用烫食、烈酒,少吃腌制熏烤类食物;戒烟并控制体重,BMI建议维持在18.5-24.9;胃食管反流患者需规范治疗,定期胃镜随访;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进行食管癌筛查。
“食管癌防治需要医患共同努力”,王健主任总结道,“通过生活习惯干预和医疗技术创新,我们完全有可能将这种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对于已确诊患者,他所在的团队正开展“肿瘤微环境调控”等研究,力求通过更精准的介入手段提升疗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