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两汉佚名的《桓灵时童谣》


一首童谣,将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说了一个清楚,秀才本应该是知书达理,学富五车,但汉末的秀才却是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孝廉本应该是以孝道出名,被当地官员推荐给国家作为官员储备人才,但汉末的孝廉却是连老父亲都不赡养。

有清廉之名的官员其实比谁都贪,有名将之称的将领其实胆小到连一只鸡都抓不住。这些都是汉末时代的真实写照,和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共和国一模一样。

孟德就是汉末最好的写照,曹操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好,那也是著名的富少爷,有权有势,喜欢模仿古代的大侠,从来都不知道存钱和经营产业,当时的人都没有将曹操当回事,觉得这就是一个纨绔子弟。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就被当地官员推荐为“孝廉”,成为了大汉帝国中央官员储备人才队伍之中的一员,前面都还在说曹操是一个纨绔子弟,每天都是像现在的精神少年一样到处逛,那他是怎么成为孝廉的呢?

武帝元年,初令郡国各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纪》


孝廉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比科举制度更早,是汉代就已经出现的人才选拔制度,那个时候的人才选拔还没有考试,完全就是靠着地方官推荐,这种为国选才的大事,地方官依据什么来推荐人才呢?

一个依据就是这个人的才华本事,这个人真正能够做到精通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都能够倒背如流,然后运气比较好的话,被地方官看上了,那明年的秀才名额就会有他的一份。

另外一个依据就是这个人的品德。品德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比国家法律还要重要,有的时候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但是在道德上面允许的话,那封建王朝的法律执行者都会考虑为你让步,所以品德好的人就会被推荐成为“孝廉”。

东汉时代的天下被划分为十三郡,每个地方就只有几个名额。按照曹操年轻时候的不学无术和斗鸡走马,是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孝廉的,那他为什么能够被推荐成为孝廉呢?


其实还是因为一件事,曹操出生的好,他有一个好爹,名字叫做曹嵩。曹嵩是汉灵帝时代著名宦官,灵帝曾经给曹嵩加官到了大司农、太尉。这是真正的三公。

曹操有一个好爹,举孝廉的时候必须要卖一个曹嵩面子。而且根本原因在于东汉末年的为国揽才制度已经完全败坏,孝廉制度完全沦为了人情工具,今天你推荐我儿子做孝廉,明年我推荐你家孙子作秀才。

汉灵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装作看不见,他一心要钱,甚至将朝廷官位都明码标价,这样的国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孝廉制度这是当时社会唯一打破阶级的官方允许通道,现在都变成了官员之间的人情工具。

那大汉王朝的命运也就自然而然的走向了终点。其实今天美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和东汉末年何其的相似,美国的教育本来就是安乐教育,大家读书不读书都不要紧,玩的开心最重要。

美国官员和政要的产生方式是选举,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像马斯克一样大把大把的撒美元为自己拉选票,后来特朗普能成功,绝对离不开马斯克的投资,马斯克投资之后也在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由此来看,如今的美利坚看来真的是腐朽不堪了,国家政治和官员都已经到了可以用钱买到的地步了,这和东汉时代孝廉制度变成人情工具有何不同,这样的美利坚还能欺压大家几年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