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游客在西昌市大石板古村打卡拍照。
4月18日,在西昌市怀远学校举行的“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课展演活动上,跳水世锦赛冠军邱波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4月18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走进凉山州西昌市,探访西昌市怀远学校与大石板古村,感受高质量发展中的“五彩大凉山”。
从“砸锅卖铁办教育”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近10年来,凉山州10万余名学子升入本科院校学习;从一度陷入沉寂到“重回C位”,2024年,大石板古村实现旅游收入超9亿元……一个个点位数据的背后,凉山正在发生着巨变。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10万多名学子升入本科院校学习
4月18日上午9时许,在西昌市怀远学校报告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课展演活动正在进行。
现场,跳水世锦赛冠军邱波以“小时候的梦想”为切入点,分享自己从体校走向奥运会领奖台的经历。随后,《凉山里的稻香梦》《红星闪耀》《一双红军鞋》等节目陆续上演,带领现场师生踏上了一段特别的追寻红色记忆之旅。
这场活动,是凉山州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思政教育全过程的缩影。近年来,凉山州坚持丰富和创新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有效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目前,已建立优质红色主题思政节目库,打造出具有凉山特色的红色主题思政节目40余个、红色文化思政精品课45节。
“如今,这片土地上书声琅琅、希望涌动,孩子们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党晓刚表示,近年来,凉山州将发展教育作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孩子未来的重要举措,从“跋山涉水”到“家门口”入学,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吃饱饭”到“追梦想”,凉山州的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如今,昭觉县火普村幼教点的孩子们能在温馨的校园里玩耍,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坐落在群山之中;昭觉县悬崖村的孩子们能够与成都学生同唱一首歌,西昌民族幼专学生可以在虚拟仿真实训室用AR技术模拟教学场景,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进更高学府。
数据显示,近10年来,凉山全州义务教育在校生增加1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随着“县中振兴”“县中托管”等项目推进,10万余名学子升入本科院校学习,本科录取率从26%提升到42%。同时,加快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行动,深入实施新时代“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州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增至9万余人,基本实现“愿读尽读”目标。
2024年旅游收入9.06亿元
大石板古村有了新规划
踏进西昌市大石板古村,石板铺就的小径上,身着色彩艳丽民族服饰的旅拍游客穿梭往来,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村背靠螺髻山,面向邛海,三面环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2019年,大石板乡村振兴一期项目启动,开启了蝶变之路,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重构,修旧如旧、修新如旧蜕变后的大石板村黛瓦青砖、古寺巍峨。
依靠“古村落+新民宿”的双轮驱动,大石板社区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从传统农业、渔业开始向旅游康养产业转型发展,以全新的面貌“重回C位”,名气也越来越响。
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拍”在大石板村应运而生。身着民族服饰,在灵鹰寺外的“网红橙墙”留下一张极具民族风的照片,成为游客“打卡”大石板村最为热门的方式之一。
“目前,古村内有232家酒店民宿、85家餐厅、65家‘旅拍’门店,整个社区已有415户居民参与到经营活动中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据大石板社区党支部书记尹俊介绍,近年来,大石板古村确立了由传统农业渔业向旅游康养产业转型的方向,村里建起了特色餐馆、书店、茶室等业态载体,2024年,大石板古村共接待游客1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6亿元。
2021年,见家乡正在发生“巨变”的肖文芳,果断辞去外地的工作返乡创业。在古村里,她利用自家的老院子,戴上围裙,给父亲老肖打起了下手——“老肖鲜鱼馆”开张了。“我们主要是卖一鱼三吃,去年一年总收入大概有200万元。”对于未来,肖文芳有着朴实的期待,“希望把鱼馆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
近年来,凉山深入实施“文旅强州”战略,着力培育“五彩凉山·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特色品牌,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四川文艺副中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罗石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