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伊朗与美国代表举行了第二轮会谈,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参加。
会谈结束之后,关于内容,伊朗方面披露表示整个会谈环节非常的富有建设性,而外媒则直白点出,伊朗已经在谈判桌上“妥协”,对美国毫无还手之力。
从先前的剑拔弩张到如今双方心平气和,看来伊核局势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阶段,而特朗普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那么如果伊朗妥协,特朗普是否会将压力全部给到中国?
伊朗为什么“服软”了?
过去几年,伊朗在核问题上一直是“硬骨头”,宁可被制裁得喘不过气,也不肯在核计划上让步。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多次放话:“美国不可信,靠自己!”这种强硬态度让伊朗在国际舞台上像个刺头,谁也拿它没办法。
可这回剧情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在两轮谈判后,伊朗居然有些服软了!
不过伊朗的服软也属实正常,美国的压力实在太狠了,特朗普上台后,扬言要把伊朗的石油贸易掐到“零”,还对和中国等国的贸易伙伴实施二级制裁,直接断了伊朗的经济命脉。
伊朗经济本来就靠石油出口喘气,这一下等于被人捏住了喉咙。
然后就是伊朗内部也有分歧,总统佩泽希齐扬是个亲西方的改革派,主张和美国谈,换取制裁松绑,好让国家喘口气。
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却不买账,觉得美国就是“白眼狼”,谈了也没用,但在经济压力和战争威胁面前,佩泽希齐扬显然占了上风,伊朗选择了“先低头再说”。
不过这妥协也不是没条件的,伊朗外交部明确说,他们希望换来美国“可信的保障”,也就是解除制裁。
可问题是,特朗普政府的信誉在国际上早就“破产”了,伊朗这步棋走得有点像“赌一把”,如果美国翻脸不认账,伊朗可就真成了“竹篮打水”。
美国的极限施压
再说说特朗普这边的操作,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的态度可以用“毫不留情”来形容,他先是放话,说伊朗涉嫌策划对他个人的暗杀阴谋,扬言要“报复性轰炸”。
还没等伊朗回过神,美国航母和舰队已经开到中东,摆出一副“谈不成就开打”的架势。
经济上美国的制裁更是“刀刀见血”,不仅针对伊朗,还连带制裁和中国等国的港口和企业,逼得伊朗的石油贸易几乎“归零”。
更狠的是,美国还拉上了以色列当“助攻”,以色列一直视伊朗为“头号威胁”,扬言如果伊朗不彻底放弃核计划,就要摧毁它的核设施。
4月初,以色列甚至公开说:“谈不成就开战!”这种“双重施压”让伊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特朗普虽然嘴上喊得凶,但也留了一手——他通过决议不支持以色列直接袭击伊朗,摆明了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真打仗。
这招“软硬兼施”让伊朗不得不坐到谈判桌上。
美国腾出手,下一站是中国?
伊朗的妥协让中东的火药味淡了不少,但这对全球局势来说,未必全是好消息,为什么?因为特朗普的战略重心很可能要转向亚太,尤其是中国。
有分析认为,伊朗核问题一直是美国在中东的“大包袱”,耗费了大量外交、军事和经济资源。
现在伊朗低头了,美国的中东舰队和资源就能“解放”出来,特朗普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中国。
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最近的动向: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日本和菲律宾,两国都表态欢迎更多美军进驻。
这摆明了是在强化“第一岛链”的军事布局,针对的就是中国,更别提美国还在不断加大对台军售,试图通过军事压力制造紧张局势。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已经打得难解难分,特朗普在经济上没占到太大便宜,很有可能在地缘政治上“换个赛道”,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给中国施压。
中国不挑事也不怕事
面对美国的潜在压力,中国不是没有底牌,过去几年,中国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早已不是2016年那会儿的“吴下阿蒙”。
福建舰、四川舰即将服役,海军实力大幅提升,新一代战机频繁试飞,空军作战能力也不容小觑。
即便美国派三支航母打击群过来,中国也有足够的反制能力,更别提中俄联合军演和今年的抗战80周年阅兵,这些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硬实力的好机会。
除了硬实力,中国在外交上也有自己的“组合拳”,通过“一带一路”和区域合作,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完全可以联合盟友抵御美国的“岛链”压力。
面对特朗普可能的地缘挑衅,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既不主动挑事,也不怕事上门,用实力说话,才能让美国明白,任何施压都不会让中国退让半步。
参考资料:美伊第二轮谈判,双方都表示乐观 环球新闻
军事|美国伊朗第三轮核问题会谈之际,以色列准备攻伊? 新民周刊
伊朗称与美谈判取得进展,将制定核协议框架; 新加坡联合早报
美高官改口要求伊朗彻底弃核,哈梅内伊:美国不可信,相信自己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