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尹琳岑
知识产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围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更好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4月21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组织召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达3.32万件,同比增长14.6%;有效注册商标达42.76万件,同比增长12.2%;高价值发明专利有效量1.04万件,同比增长17.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件;到去年底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16件,地理标志产品28个。”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小勤介绍道。
2024年,山西实施省级专利转化项目149个,全省专利转让3213件,专利受让4443件,同比增长分别为18.9%和31.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89亿元,同比增长77.6%。“开展黄花产业信息服务,赋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做法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十佳案例”。
武小勤表示,下一步,山西将开展专利转化“对接”、知识产权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链知识产权“强链”、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知识产权入园“惠企”五项行动,确保专利转化行动取得实效。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全链条多部门协同发力。2024年以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以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为纽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有机衔接,协同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太原海关等部门,形成行政管理、刑事侦查、审查起诉、案件审判的全流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翟瑞卿表示,2024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848件,同比增长8.4%,其中,民事案件5607件,同比增长7.66%;刑事案件237件,同比增长30.94%;行政案件4件,同比减少33.33%。
同时,2024年,山西省法院持续做实“定分止争”,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服判息诉率上升至94.24%。审理商标权纠纷1190件,依法审结侵害“汾酒”“广誉远”等知名商标案件,全面加强对驰名商标、传统品牌和老字号的司法保护,重拳惩治商标攀附、仿冒搭车等行为。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审理不正当竞争纠纷73件,加强对公平竞争的保护,维护市场法治环境。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功能,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与活力,是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山西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史海东介绍,2024年,山西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91人,提起公诉387人。所办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1件,4例做法被上级机关采用,8个集体、10个人受到国家、省级通报表扬,1篇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成果获国家级奖项。
同时,山西省检察院开展“护航三晋品牌”检察监督专项行动和地理标志保护检察监督活动,持续加强对“上党中药材”“大同黄花”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8件。
在刑事打击方面,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文平介绍,2024年以来,山西省共破获侵权假冒类刑事案件125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53人,涉案金额2.8亿元。同时,在维护公共安全、“舌尖上的安全”、名优特色品牌权益保护、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山西省公安厅强化打击力度。精准打击一批制售假劣燃气产品、假劣农资、假劣肉制品、制售假劣白酒、食用农产品等侵犯名优特色品牌及地理标志产品权益案件。
在企业的进出口活动中,海关起着保护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据太原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田垚介绍,2024年,太原海关查扣侵权商品1045批次、1072件,同比增长104.9%和81.3%,查扣的商品类型涉及服装鞋帽、皮具箱包等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贴身日用品,保护了10余家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了山西省正常的进出境贸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