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推出《叙事琴歌:胡笳十八拍》黑胶唱片。由中国新艺术音乐歌者、创始人龚琳娜与古琴演奏家林晨、笛箫演奏家王华、国家一级演奏员聂云雷、中国青年打击乐演奏家李尚等五位艺术家联袂演绎。

这部由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 打造的声音史诗,以黑胶为介质,将这曲文明史诗烙刻于流转的密纹之中。当唱针触碰沟槽的刹那,六百年前《琴适》谱本的墨香、2022年苍山打谱的月光、录音棚里艺术家的呼吸声,共同在模拟信号的温润震颤中复活。


在2024年,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曾出版发行过CD版本,是《胡笳十八拍》琴歌全本的首次正式公开出版,此唱片曲目已在全国各地多次上演,掀起 "千年琴歌热"。同时入选2024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胡笳十八拍》长诗的原作者一般来说被认定为蔡琰,也就是蔡文姬(学者们的看法和争论不属于此文的内容)。刘琨、刘商和王安石等虽亦有同名诗作,但文辞实异,且历史上并无乐谱传世。

有琴谱传世的署名蔡琰的长诗可溯于宋代,而琴歌据目前所知,则见于明代。自明代中晚期后,差不多同时期出现的《琴适》(1611 年)与《绿绮新声》(1597 年)中所载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在琴歌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虽然《理性元雅》《希韶阁琴瑟合谱》等也另有别谱存世,但还有待发掘整理。总之,《琴适》本的《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胡笳十八拍》的完整琴歌,曲调简洁而富有情感,每拍旋律虽似重复而富有变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音乐学院资深教授

吴文光

长诗《胡笳十八拍》传为东汉蔡琰(蔡文姬)所作,是目前存世篇幅最长的琴歌,明代中晚期出现的《绿猗新声》(1597年)与《琴适》(1611年)均载有琴歌版本的《胡笳十八拍》,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此次发行的《叙事琴歌:胡笳十八拍》依据《琴适》本,由古琴演奏家林晨打谱,“十八拍”的每段音乐曲调简洁而富情感,虽似重复而又富变化,在这“变”与“不变”之间,既诉说着战争中人们悲惨的生命状态,又慨叹着蔡文姬自身流落他乡的悲苦、返回故土时的兴奋以及骨肉别离时纠结、两难的心绪。

《胡笳十八拍》由冀翔担任录音师,采用了全同期的录音方式。也就是所有艺术家在同一声学空间中演奏,一次成形

如果说古琴是这部作品的骨骼,那么龚琳娜的吟唱便是它跳动的灵魂。龚琳娜采用吟诵为主的演唱方式,在保留琴歌原有风格的同时,加入笙、箫、埙等乐器烘托音乐氛围,用传统音乐思维的阐释方式重新演绎了这部传统声乐作品,将蔡文姬的悲恸化作直抵人心的呢喃与呼号。笙、箫、埙、打击乐如远方回响的风声、马蹄声、边塞暮鼓,交织出一幅辽阔苍凉的画卷。


2022年,在大理苍山之下,龚琳娜与林晨潜心研习此曲,每一次唱至深情处,皆忍不住泪湿衣襟。全同期录音方式捕捉了五位艺术家在同一空间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指尖的颤动,无论是琴弦拨动的微响,还是气息流转间的情绪变化,都被黑胶唱片真实的记录下来,让听者恍若身临其境,置身于千年前的边塞风沙之中。

蔡文姬一生的经历起伏跌宕,留下这首长诗为证。汉代才女的故事很励志,我今天能够唱出来,此生无憾。

—— 龚琳娜

整首琴歌运用了一种类似曲艺音乐中“跳进跳出”的手段,即以第三人称诉说战争中人们悲惨的生命状态;以第一人称慨叹蔡文姬自身流落他乡的悲苦、返回故土时的兴奋,以及骨肉别离时纠结、两难的心绪......《胡笳十八拍》虽然是对传统声乐作品新的阐释,但阐释的方式却是传统音乐思维的回归。

—— 林晨


国家大剧院【NCPA Classics】

《胡笳十八拍》

中国新艺术音乐歌者龚琳娜与古琴演奏家林晨等五位艺术家联袂演

(黑胶LP)

扫码珍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