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1,吉利汽车(吉利、领克、极氪)总销量为703824辆,同比增长约48%。
按照这个节奏,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超过300万辆的结论几乎在第一季度就可以得出。
参考吉利汽车今年271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估计吉利汽车也会如法炮制去年的节奏,选择在今年第三季度悄咪咪地将年度销量预期提高几个百分点。
事实上,这一次吉利汽车的提速,发动机就是吉利银河。
3月,吉利银河销量90032辆,同比大增290%。
今年1-3月,吉利银河累计销量259709辆,同比增长214%。
银河品牌,一个成立时间仅两年的新能源品牌,销量占总销量近37%。
同时,直接将吉利汽车的新能源占比拉升到49%。
而早在年初,吉利银河就确定了2025年实现百万年销的目标,同比增长必须超过100%。
所以,其实今年整个吉利汽车的销售数量走向,销售结构走向,都与吉利银河紧密关联。
而今,吉利银河迎来首季开门红,本身就值得关注。
当然,车的销量好,一定会让人首先关注到产品好。即,在特定的价格体系下,展示出超越价格的产品价值。
比如,银河车系被第四代SEA浩瀚架构加持之后,迅速爆发出颠覆性的技术穿透力。
该平台将800V高压快充、CTC电池一体化、智能热管理系统等高端配置,首次下放到12万-25万元主流价格带。
以主力车型银河L7(参数丨图片)为例,其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的表现,直接击穿同级竞品技术壁垒。
数据显示,吉利银河旗下搭载800V架构的车型在Q1销量中占比高达63%,平均成交价为18.7万元,较2024年下降了2.3万元。
无独有偶。
在3月的全域AI智能战略发布会上,吉利汽车点亮了包括星睿云动力2.0、星睿智算中心2.0、AI Drive大模型、千里浩瀚安全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gent OS等一连串科技树,将AI技术贯穿到一辆车的方方面面。
而AI智能化就是吉利银河的冲锋利器,银河全系搭载千里浩瀚智驾系统,使得银河在与新势力直接竞争时,让后者完全失去了之前的智能化优势。
显然,吉利汽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实施的技术平权战略让银河品牌在销售端获益匪浅。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忽略全矩阵战术对银河品牌销售值的贡献。
作为从车系升级的独立品牌,银河在过去的一年里密集推出了星愿、E5、星舰EM-i等多款主力车型。覆盖了从微型到紧凑型,再到中大型;从轿车到SUV,再到MPV的全品类市场。
但是,事实上,银河在售车系并不多,仅有8款而已。这就意味着银河品牌旗下几乎没有“吃闲饭”的存在,每一款车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完成走量的任务。
比如,吉利银河星舰7EM-i,3月销量11890辆,俨然成为A级电混SUV中的一线产品。
吉利星愿,3月销量突破3.2万辆,作为8万元级家轿市场现象级产品的存在。
银河E5,3月销量15788辆,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破万。
银河L6EM-i,上市50天交付破2万辆,成为新晋卷王的同时,进一步稳固了银河品牌在A级电混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然,作为一般用户,除了产品出圈之外,关于吉利银河的变化还有直观感受到门店数量在增多。
事实上,这就涉及了银河品牌渠道革新带来的效益激增。
依托吉利集团的资源,银河品牌在Q1新增了287家城市展厅,覆盖90%的地级市,其中有针对性地将60%的渠道增量,布局在新能源渗透率低于20%的三、四线城市。
同时,银河线上数字化闭环的建成,在销售端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银河APP,完全实现了选配、订车、交付全流程线上化,在产能的保证下,用户订车周期缩短至14天,效率提升40%。
对于银河而言,不能忽视的还有海外市场。
通过在印尼雅加达、越南河内等地,吉利银河建立的直营中心,以及与吉利国际共享马来西亚、泰国的KD工厂资源,促使吉利银河一季度海外交付量占比达到12%。
事实上,用最朴素的语言来分析,因为吉利银河的产品越来越体现出高于价格的价值。
因为吉利银河的车系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因为吉利银河的渠道建设达到了阶段性的高度,所以销量水到渠成般的上升了。
然而,我们知道任何基于表象的向好,都是源于内驱力的变化。
吉利银河的全面起势的源头,本质上还是来自“诗外功夫”。
当我们发现吉利银河的产品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阶时,那是因为在2025年吉利汽车的研发预算中,银河独占35%,其中重点攻坚800V高压平台与固态电池技术。
当我们切实感受到吉利银河科技普惠带来了辅助智能驾驶激活率高达78%,远高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时,那是因为吉利银河已经在2025年蜕变成全球首个实现“芯片-算法-数据-场景”全栈自研的汽车品牌。
然而,无论科技、产品、渠道,还是用户营运,我们已经隐隐感受到,吉利银河似乎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否则,一个成立仅仅两年的新品牌不可能做到如此精进,它应该有更大的目标。
事实上,吉利银河的野心,或者说初心,就不止于车辆销售。
品牌成立之初,吉利银河就确立了从产品制造商到出行服务商的生态战略。
2025年初发布的“银河生态2.0”成为战略计划全面启动的标志。而支撑这一战略达成的核心构架就是,构建起“车+能源+数据”的三角体系。
所以,上文谈到的关于“车”的信息,是体系的三分之一,但却是最重要的三分之一。
作为体系的基础,没有超级的市场样本,后续的建设无法推进;没有保持品牌生存与发展的销量支撑,一个无法实现盈利的品牌何来战略实现的可能性?
所以,吉利银河需要2025年销量破百万的计划。
再看能源。
一是清洁能源的深度介入。
吉利银河在青海建立了全球最大风光储一体化基地,装机容量达3.4GW,可支撑50万辆电动车全年清洁能源供给。
配合既定的“1公里充电圈”计划,银河在三、四线城市部署智能充电桩已达23万台,其中60%具备V2G反向输电功能,用户甚至可以通过参与电网调峰年均增收1200元。
二是能源体系的场景化创新。
针对不同区域城市需求,银河开发出三大混动解决方案。
EM-P超级增程,专为北方冬季工况设计,-30℃低温续航达成率92%。
EM-i性能插混,零百加速5.7秒,攻克西南多山路况。
甲醇混动,则在山西、陕西等能源大省,甲醇车型占比超40%。
这种精准的技术适配,使得银河在非限牌城市的销量占比达到81%,彻底打破新能源车“政策依赖症”。
最后看数据。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研发的主要方向。
银河智算中心每日处理数据量达1.2PB,构建起涵盖驾驶行为、充电习惯、娱乐偏好的用户画像体系。
比如,通过数据挖掘,银河发现:25-35岁用户更倾向在车载大屏观看短视频,遂与抖音合作开发“方向盘手势操控”功能,使车载娱乐系统使用时长提升47%。
而建立在数据之上的银河APP则整合网约车、分时租赁、城际拼车等业务,在郑州、长沙等试点城市,用户可用车辆续航里程兑换共享出行积分。
这种“私车公用”模式使车辆日均行驶里程增加21公里,用户综合出行成本下降35%。
事实上,吉利银河品牌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独立完善的逻辑闭环。即,“技术研发-产品定义-生态运营”的完整能力链。
作为底层逻辑的存在,它最终撑起了“车+能源+数据”三角体系的上层关系。
即便一对一对标,也能发现端倪,没有技术研发,就谈不上一辆好车的概念;
产品定义始终是在为能源体系建设的宽度和深度服务;而生态运营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必然体现为数据的市场变现。
一颗水滴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吉利银河的发展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创新。
2025年,吉利银河达成百年销目标只是一个开始,在这场注定成功的产业变革中,吉利造车正在书写属于中国品牌的“银河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