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通往家门口的那条山水街路,原来是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都成了难题。今年,政府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不仅要把这条路修得平整,还能为村民增加收入。”4月19日,灵武市东塔镇果园村3组村民杨泽明称赞,这个民生实事真正实现“两全其美”。
在果园村的巷道硬化施工现场,压路机和混凝土搅拌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平整路面、浇筑水泥。在欢声笑语中,原本的土路被一层层混凝土覆盖,焕然一新。“该项目总长7公里,建设内容涵盖果园村22条村庄巷道、2条老园子道路,马场湖3条长枣基地田间路,以及1条秦渠渠堤路和3条马场湖长枣基地田间路。”东塔镇项目办负责人臧涛介绍,项目总投资502万元,其中380万元来自中央资金,剩余部分由灵武市本级配套资金补足。
值得一提的是,近114万元将直接用于支付村民劳务报酬。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还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每天负责清理水泥浇灌后的杂物以及指挥村道来往车辆,工作强度不大,还管饭,每天能有150元的收入。”果园村村民杨学琴家中有10多亩枣园,趁着枣树磨芽前的这段闲暇时间,她加入以工代赈的务工队伍。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参与家乡建设,不仅保障了工程质量,还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梧桐树乡梧桐树村,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的招标工作已经开标。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1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350万元,本市级财政资金161万元。
梧桐树村“两委”委员黄锋根据村上劳动力务工花名册确定141个名额,随后将信息发至各自然组,号召大家报名参与。项目实施方结合岗位所需,采取“培训+上岗”的模式,开展劳务技能培训,鼓励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监督,人均可增收1.6万元至2.1万元。
今年,灵武市共谋划实施东塔镇2025年长枣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梧桐树乡梧桐树村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以工代赈两个示范项目,总投资1013万元,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专项资金7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硬化、路灯维修、污水管网铺设、渠道砌护等。通过推广“以工代赈”模式,补齐农村基建短板、改善人居环境,为当地群众开辟就业增收渠道。(记者 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