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2023年7月被选派到阿坝州马尔康市日部乡牛里村担任第一书记,也是一名有着12年军龄的退伍军人;他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每天走村串户,用实际行动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杨书记”,他就是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阿坝州马尔康市日部乡牛里村第一书记杨朝飞。

脱下军装,杨朝飞带着军人的忠诚与担当扎根基层;穿上“驻村服”,他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引擎、以教育为纽带,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续写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2024年9月,他荣获阿坝州“优秀基层干部”称号,2025年3月获评马尔康市群众工作优秀个人。

筑堡垒 扬优势

队伍建设强基础 助力产业强发展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党员,我始终牢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使命,将军队的优良作风融入党建工作。”杨朝飞说,来了过后,首先牵头修缮村党支部活动室,挂起党旗、摆上党章。然后以“退伍军人讲党课”的形式,结合戍边经历和乡村振兴政策,为党员们上一堂“沉浸式”党课,让党的理论在牛里村落地生根。


杨朝飞组织群众开展牛里村环境卫生大整治。马尔康市日部乡人民政府供图

据了解,牛里村为原英古村、柯垭村建制改革调整合并,融合程度不高,一直是难以破解的困结,杨朝飞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三八”妇女节、若木纽等传统节假日,组织两个小组党员干部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村庄清洁行动,落实重大事项决策议事制、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群众评议制、村务党务公开制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党员、村“两委”干部队伍融合程度。

同时,为提高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牛里村修建了生态藏香猪养殖基地,2023年首批出栏20余头,在杨朝飞多方奔走的努力下,首批出栏的藏香猪全部售罄,销售额达8万余元。在2024年出栏季,首批藏香猪销售额达15万元,村集体分红8.64万元,每户村民领到800元“军人作风”带来的“红利”。村民三郎指着猪圈说:“杨书记做事就像军人执行任务,有规划、有纪律,跟着他干,放心!”


牛里村修建的生态藏香猪养殖基地。马尔康市日部乡人民政府供图

据杨朝飞介绍,牛里村有着独特的地理地貌优势,不仅适合养猪,这里的松茸、虫草、羊肚菌、青稞等农产品也品质上乘,酥油更是香醇可口。当初,我四处奔走帮助村民销售这些农副产品,联系各路商家,积极拓展渠道。通过努力,订单量增加了,收入也提高,村民的腰包越发鼓胀。

映初心 解民忧

教育扶贫暖民心 扎根基层显担当

据杨朝飞介绍,在部队时,他就参与边疆助学行动,这份情结让他格外关注牛里村的教育。看到村幼图书匮乏,自己就连夜写申请、跑部门,协调20万元爱心资金,搭建了图书角,发放了一批校服、文具。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军人精神”,他穿上军装给孩子们上“思政课”,讲军营故事、教叠“豆腐块”、带练队列操。五年级学生卓玛说:“杨叔叔的课比动画片还好看,我长大了也要当女兵!”

同时,针对部分家长“重放牧、轻读书”的观念,他发挥军人“善做思想工作”的优势,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劝学”,联系爱心企业帮扶困难学生,用行动换取信任。如今,牛里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从85%提升至100%,校园里的“迷彩身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榜样符号”。

此外,杨朝飞始终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协调联系身边爱心公益团队,长期对日部乡各村进行帮扶;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20余次,捐赠物资20万余件,向日部乡中心小学捐赠校服400余套、200余套床上用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0余户,依托S453省道建设工程,解决了20余名村民的工作问题。他以村为家,以民为亲,勇于担当,心系群众,为村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正在开展帮扶工作。马尔康市日部乡人民政府供图

2024年分红大会上,村民们自发为杨朝飞戴上哈达。面对掌声,这位退役军人挺直腰板敬了个军礼:“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党和军队培养了我,让我有能力为乡亲们做事。”如今的牛里村,藏香猪养殖基地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快马加鞭,孩子们的读书声在山谷里回荡——这位退伍军人用行动证明:只要军魂在,何处不是“冲锋场”?

从橄榄绿到驻村大地色,杨朝飞用双肩扛起了“党建红”“产业金”“教育蓝”,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续写着一名退伍军人的赤子情怀。他的故事,是无数退役军人扎根基层的缩影,更是“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生动诠释。(戴传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