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近年来,弥勒太平街道以“水”文章为突破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各村(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近日,弥东社区小交址村小组实验基地的13亩茭瓜正值采收旺季,亩产量2吨左右,今年预计产值约11万元。
小交址村:13亩茭瓜喜迎丰收,村民采收忙
茭瓜又名茭笋、茭白,嫩滑爽口,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糖类、维生素、氨基酸和膳食纤维,高钾低钠,对保护心脑血管有益,被誉为“水中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眼下,正是茭瓜采收季节,走进太平街道弥东社区小交址小组茭瓜种植实验基地,蓝天白云下,微风拂过,茭瓜迎着风翻滚着绿浪、随风舞动,工人们穿梭于“绿海”间,将成熟的茭瓜从水田里拔起、剪叶、削皮、打包,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工人穿梭在田间,忙着收割成熟的茭瓜。↓↓
收割好的茭瓜从田里运出来准备清洗。↓↓
清洗、打包茭瓜。↓↓
装车、运输。↓↓
小交址村:产业赋能,鼓起村民“钱袋子”
据了解,今年是该基地种植茭瓜第二年,种植面积13亩,预计每亩产量2吨左右,按照当前市场平均每公斤6元计算,预计产值11万元左右。茭瓜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享受到了“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的双重红利,也助力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茭瓜当年种植,当年丰收,一年可收获两季,小交址村实验基地种植品种为“小早”,长势良好,茭瓜个大、水分多、味道甘甜清脆,目前主要供应本地市场,颇受人们喜爱。
【小交址村小组组长 邵祥】:这两天正值采收旺季,每天能采600公斤左右,采收后送往滇东南农产品交易市场,最近价格不错,每公斤6元,一天可以卖3000元左右。一年能采两次,两季产量大概23吨,毛收入达11万元。
茭瓜基地的建成,不仅推动了小交址小组农业发展,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许多村民通过采摘、清洗、打包等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为了让村民更直观地感受到种植成效,更好带动种植茭瓜扩大规模,村小组就地聘请村民参与到茭瓜的试种当中,既帮助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又能带动村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小交址村小组村民 钱敏】:男工每天有150元收入,女工有100元,中午提供一顿午餐,离家很近又能赚钱,我们都很开心,希望以后能大力推广,把家里的田都利用起来,多增加些收入。
下一步,小交址村将积极探索“支部+公司+农户” “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引导村民种植茭瓜,壮大茭瓜种植规模,推动茭瓜产业品牌化,积极打造成“一村一品”,走出一条强村富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值班编辑/孔德云
记者编排/朱海楠 刘璐
下载弥勒头条客户端
获取更多资讯
弥勒融媒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