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第2784期 延退专题】

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教师,新养老金待遇由4部分组成: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各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②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③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④职业年金=退休时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从各项公式不难看出,①②两项中的平均工资、发放比例1%、1.3%,所有人都一样,但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每个人不同。缴费年限个人无法做主,缴费指数却可以通过努力提升。

③④中的计发月数个人也无法做主,但个人账户储额个人却可以努力。

缴费指数和个人账户储额其实都与一个数值有关,就是个人缴费基数——就是每月工资中用于扣除个人账户养老金(8%)和职业年金(4%)的数额。这个基数越大,每月扣的数额越大,个人账户储额当然也就越大;与此同时,这个基数越大,个人缴费基数也越高。

鲁人社发〔2015〕46号文件规定:个人实际平均缴费指数=(Xn/Cn-1+Xn-1/Cn-2+……+X2016/C2015+ X2015/C2014+X2014/C2013)/N实缴;

其中Xn、Xn-1、…X2014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至2014年相应年度本人各月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Cn-1、Cn-2…C2013为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至2013年相应年度省或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N实缴为参保人员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

举个例子,某地2024年平均工资是7678:

职工甲2025年1月缴费基数是10371,则1月份缴费指数为10371/=1.3508

职工乙2025年1月缴费基数是8842,则缴费指数为8842/7678=1.1517

职工丙2025年1月缴费基数是5043,则缴费指数为5043/7678=0.6559

以上三人,如果是教师,基本上对应着教龄30年以上的副高七级、教龄20年左右的一级十级和新入职5年左右的初级十二级。


这个缴费指数,是新养老金中计算办法中的“金手指”,指数越大,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越高。如何提高呢?

一般情况下,随着教龄增长、职称晋升,缴费基数会逐年提升,缴费指数也会逐渐提高。到退休时,一名教师若是教龄40年,视同缴费年限28年,退休时副高七级,平均缴费指数大约会在1.3584左右,退休时若是一级十级,平均缴费指数大约会在1.1804左右。

前者养老金待遇约在9000元左右,后者约在7800左右,二者相差约1200元。

根据鲁人社发〔2015〕46号文件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视同缴费指数,按退休时的职级计算,这样,就算教师退休前一个月评聘上副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增加额有限,但对于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来说,却都相当于副高啊,不但过渡性养老金大大提高,平均缴费指数也提高,基础性养老金也会提高,这样,退休时,尽管养老金仍比早(比如10年)评聘上副高者少,但差距却会大大缩小,也就在600元左右了!

综上,个人缴费指数是新养老金计算办法中的“金手指”。对教师来说,薪级工资按年限涨,你涨我也涨,而职称却是按能力晋。要想尽快、尽早提升个人缴费指数,就应当撸起袖子加油干,早评早聘高一级职称;对于临近退休、比如55岁以上教师来说,也不应当放弃,毕竟,退休前若是评聘上副高,视同缴费指数就高了一大截啊!过渡性养老金大提升不说,更会推高平均缴费指数,基础养老金也随之提高!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