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檀“九龙如意”大摆件

77*16*24cm 24.6斤

如意,自战国 “爪杖” 雏形起,便踏上了从实用工具到精神象征的千年演变之旅。魏晋时,它是文人清谈的雅器,在竹林七贤的袖底生香;唐代以降,其造型逐渐固定为 “灵芝首、云叶尾”,成为宫廷仪典与民间贺礼中的 “吉祥之尊”。这种 “上承天意、下遂人愿” 的曲线设计,既暗合道家 “天人合一” 的哲学内核,又以直观的形态诠释着世俗对 “事事顺遂” 的永恒追求,最终沉淀为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祥瑞符号。

当千年如意文化邂逅百年老山檀木,这尊老山檀 “九龙如意” 大摆件便成为自然神性与人文匠心的双重载体。摆件以横向长卷式构图展开 “九龙闹海” 的宏大气象,九条巨龙遵循 “九五之尊” 的礼制分布,正龙居中昂首,降龙分列四方,形成 “群龙朝元” 的庄严格局。正龙双目圆睁如鎏金宝珠,龙角似苍松盘曲,口中火珠以镂空技法雕琢,光影穿透时宛如真火流转;降龙或踏浪回首,或乘云俯探,龙身呈 “S” 型劲挺弧曲,鳞片以细刀逐片剔刻,阴阳向背间可见光影流动,龙须根根分明如琴弦震颤,足爪撕裂云气的动态张力几乎破木而出。背景祥云采用深浅浮雕叠加,底层云气如奔涌浪涛,上层瑞霭似霓裳飘带,九龙穿梭其间,若隐若现,营造出 “云从龙” 的神秘意境。

整件作品将中式美学的 “疏密之道” 发挥到极致:龙身留白处凸显筋肉虬结的力量感,恰如传统水墨画的 “飞白” 技法;鳞片间隙精准至毫米,却通过渐变排列形成视觉韵律;如意头端的卷草纹与云气涡旋相互呼应,构成贯穿整体的装饰脉络。每条龙的视线均指向中心火珠,形成 “万念归一” 的气脉流动,暗合传统哲学中 “一元生万象” 的智慧。

作为空间陈设,长逾一米的摆件以横展姿态延伸视觉纵深,陈设于客厅博古架,可镇宅守土、辟秽宁神,醇厚檀香与龙纹威仪共同构筑祥瑞场域;置之于会所大堂,则以 “九龙共济” 的意象彰显主人格局,横向构图与挑高空间形成张力,成为东方美学的当代注脚。如意首尾高翘的曲线,既延续了传统器物的吉祥寓意,又以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 “圆满” 哲学,使这件作品超越装饰层面,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图腾。

从战国爪杖到檀香瑞器,从单龙戏珠到九龙腾骧,这件作品不仅是材质、工艺与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华文明 “以器载道” 精神的生动写照。当指尖轻触檀木上的龙鳞纹理,鼻端萦绕着千年未散的沉馥香气,眼前浮现的不仅是九龙翱游的磅礴画卷,更是一个民族对祥瑞、对圆满、对永恒的不懈追求 —— 这种追求,正如同老山檀的木香,在岁月中愈发沉郁,在传承中愈发深邃。





















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