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观
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
龙美术馆首个古代器物主题展掠影1
佛教艺术篇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无极游》,陆续刊登各系列藏品,与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欢斋主韩回之带大家欣赏《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云南博物馆》系列。
2025年3月22日至6月29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呈现新展“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这也是龙美术馆开馆十三年来,首次集结约200件(套)从商周至明清的珍贵文物展出,包含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佛像、瓷器、家具等,呈现了三千年华夏文明及工艺的巅峰,更是帝王意志、文人雅趣与民间智慧的融合。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也将再次亮相。
很多展品系首次面向公众展出。三函商代甲骨刻辞(34例),涉及祭祀、征伐、田猎、求雨、入贡,原为日本藏家旧藏,曾著录于《日本散见甲骨文字汇集(二)》《小林斗盦旧作品集》。
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刻133字铭文,记述尹吉甫(兮甲)跟随周王讨伐玁狁获胜,并治理南淮夷、监督贡赋、规范商贸、严明法律等事件,是流传年代最久远的国宝重器。战国青铜错金银嵌琉璃乳钉纹方壶,工艺繁缛,色彩绚丽,锦绣卓绝,代表了战国时期奢华工艺的巅峰。北宋汝窑天青釉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雅致,呈现了极致的宋代美学。
本次展览是龙美术馆开馆13年以来,首次以古代器物为主题的展览,展览以“金石寿”“器载道”“思无邪”和“无尽藏”四个板块。
十一至十二世纪西藏铜瑜伽士造像,以莲花坐姿呈现,双手结冥想印,双目圆睁,凝视前方,彰显大师之威严与智慧。
思无邪
佛像普遍被视为佛教信仰的具象化表达,明清佛像通过塑造佛陀、菩萨、罗汉等形象,传达佛教的慈悲、智慧与觉悟等核心理念,本区块展出十一世纪至明清时期的八件佛教珍稀文物。
十
11至12世纪 铜瑜伽士坐像(西藏)
高34.2厘米
浙博《东去西来:11—14世纪藏传金铜佛像精品展》展品中的本品呈现。标示为:西藏13世纪帕当巴桑杰尊者。
安思远旧藏,2015佳士得纽约春拍,刘益谦486.9万美元竞得。以下图片均为乐艺会资料。
永乐 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长335.3厘米,宽213.4厘米
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