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错过还可以改签,事情错过也可以商议,但命如果没了,可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4月18日,一位白衣女子做出一件威胁一车人生命的举动,在高铁开车之际,用身体阻挡高铁车门关闭,只为等待迟到的家人。



此举动看似暖心,实际则是在践踏规则的红线,许多网友也表示强烈谴责,纷纷要求“重罚”,据具体结果如何呢?



事件过程

事发当天下午一点多,深圳北站,D2404次列车即将发车前往厦门,许多乘客都已经做到位置上准备赶往自己的目的地。



可却有一位身穿白色百褶裙的年轻女子略显焦躁不安,因为她在等待迟到的家人,眼看着车门即将关闭,家人还没有赶到,于是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用身体和脚阻拦高铁车门。

从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面对女子的举动,工作人员一直在劝阻,用喇叭叫喊,甚至几个工作人员用手去拉她,但但都无济于事。



她执拗地站在车门口,用自己的身躯对抗着已经定好的规则,直到她的家人,一位长辈和两个孩子,姗姗来迟,她才肯放行。

这个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和讨论,许多人对此表示愤慨,认为女子的行为不仅自私,更是对公共规则的漠视,而“希望重罚”的呼声,则反映出公众对类似事件的零容忍态度。



因为高铁的时间都是规定好的,每天在车道上跑的那么多车,都是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就算是提前到站,之后在发车,还是需要等到这个站点的发车时间来走,不然可能就会造成非常危险的后果。

高铁不同于汽车,速度很快,一旦两个高铁因为时间的问题,在同一个车道相遇,那么是很难进行避让的。



后果就是相撞,从而致一车人丧命,所以大家坐车的时候可以看到,每个人发车的时候,都是严格遵守规定,没有等人这一说。

女子也因为自己的举动,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刚下车不久,民警就在厦门将女子抓获,并对其进行拘留。



阻挡车门的“前车之鉴”

女子的行为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2018年,合肥一位小学教师罗某也曾因类似的行为引发众怒。



为了等待丈夫,她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强行阻挡高铁车门关闭,最终导致列车延误,罗某的行为不仅受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也付出了停职检查和罚款2000元的代价。

2021年,在徐州东站,一位名叫蒋某的女子因下错站台,用行李箱阻挡高铁车门,并强行登上了列车。



尽管这次事件未造成列车实际晚点,但她依然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2025年的春运期间,类似事件更是频发。仅徐州铁警就查处了15起旅客阻挡车门关闭的警情,广铁警方也通报了多起类似案例。

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阻挡高铁车门关闭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但就算有规定,为何类似事件屡禁不止,其实跟一部分人规则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对规则的敬畏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耽误一会儿没事”,却忽视了对整体秩序的影响,他们缺乏对公共规则的尊重,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更有甚者,对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或熟视无睹。



阻挡高铁车门看似是小事,但其带来的后果却不容小觑,直接后果是延误列车运行,可能造成“连环堵”,影响整个铁路网络的正常运行,更严重的是,车门反复开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紧急制动,危及乘客的人身安全。

事件曝光后,新华社也是发布视频,对其进行报道,之前,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新华社曾批评,“通融违法者即纵容规则破坏者”,强调高铁运行规则“不容私情撕开口子”,这一立场得到主流舆论支持。



不过,也有少数声音认为“未造成实际损失应从轻发落”,对此,法学专家援引“程序正义”原则反驳,若允许以结果论处置违法行为,将导致规则权威瓦解,规则的存在本身即构成服从的理由。

结语

守规则不是枷锁,而是守护你我安全的金钟罩,每个人都能对法律心存敬畏,对秩序主动维护,方能真正兑现“流动中国”的效率与温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