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我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迅速紧张起来,东北战场上的局势一时间成为重中之重。我军先后多个部队奔赴东北战场,开始了一段复杂且艰难的斗争。
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我军将领也会根据形势提出自己的意见,随后运用到战斗中。不过第四纵队在战斗想法上,司令员竟与副司令员产生很大分歧。
一方面司令员认为我军应该撤军,而副司令员则认为应该坚持战斗下去,双方各抒己见,并坚定自己的想法,最后竟是副司令员更胜一筹?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副司令员是上将,司令员只授中将。如此他们分别是谁?当时又发生了什么?
司令撤军,副司令反对?
东北战场上,第四纵队司令员和副司令员都是我党老熟人了,一个胡奇才将军,一个是韩先楚将军。
他们两位都是我军能征善战的将军,谁来带这支部队可以说都是没问题的。
而且胡奇才和韩先楚都是湖北黄安人,老乡见面,应该分外亲切,战场上也应该更默契一些。但事实情况如何,还真不好说。
胡奇才要比韩先楚小上一岁,但在这里,胡奇才却是司令员。
在我军部队,其实年龄代表不了什么,年龄小,未必他们的资历和能力就要少,一些时候,作为一名军事人才,他们的战斗本领却是不能被忽视的。
而第四纵队还是胡奇才从山东带来的,如此他担任司令员一职是必然。韩先楚虽然作为副手,但他的能力和所发挥的作用却也很大。
至于说到韩先楚和胡奇才的分歧,就要说到与国民党第25师交战的时候了。
在东北战场上,第四纵队取得不小战果。虽然与第25师交战,但他们这时已经取得不小胜利。
随着敌军孤军冒进,可以说正是歼灭他们的好时候。
但战场上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一步错,可能关乎的是一个部队的安危。
如此胡奇才不得不考虑敌军25师的情况,毕竟他们在此前抗日战场立下突出功绩,而且这支部队放在国民党部队中,实力却是不能小瞧的。
而且他们的师长还是李正谊,首先他是黄埔军校毕业,也就是老蒋的嫡系将领,解放战争前,其参与的战斗任务不少,便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他可以说是老蒋的得力干将,而且作为杜聿明老乡,李正谊这里有危难,杜聿明肯定不会见死不救。
这不,当李正谊率部进入新开岭地区后,我军迅速展开包围之势,李正谊察觉后,自然马上采取行动,他向杜聿明发出求救信号后,国民党增援部队也便迅速集结。
这时战场形势有所转变,甚至此前我军的优势可能不再,反过来很有可能是敌军将我军包围。
如此情况下,胡奇才乃至韩先楚等人势必要想出应对之策,或是下达下一步作战命令。
于是胡奇才便决定撤军,以保存我军实力。
见状,韩先楚急了。在他看来,敌军满打满算不过九千多人,而我军呢?虽然不足两万,但已经超出他们两倍之多。
虽然装备上不足,此前战斗中,兵力也要多出敌军四五倍,但韩先楚还是觉得,他们是有机会的。
毕竟敌军孤军深入,这时差的不过是最后一步了。
韩先楚是我军一员猛将,他的眼中还有很大的机会,他便会选择奋力一试,然后在韩先楚的劝说下,终是采取了他的意见。
利用有利的作战条件,韩先楚甚至亲自上阵,给予敌军重击。
这一胜利韩先楚的坚持是肯定的,还有不得不说敌军多少有点轻敌了,李正谊确实是有让杜聿明增援的可能,但他选择的并不是兵力上的,而是作战装备上的,这一步走错,也便落得个被歼灭的结果。
而这一战,我军也非常艰难,但在韩先楚的鼓励和带动下,我军将士终于坚持到最后一刻,李正谊也成为了我军被俘对象。
尽管韩先楚将军这时是副司令员,但他在战场上的能力却是不容小觑的。
韩先楚灵活指挥
后来,战场上的形势发展变化,韩先楚和胡奇才在我军的职位也有所变动。
不用多说,韩先楚转正,担任了第三纵队司令员,而胡奇才职位降低,是为第四纵队副司令员。
不管怎样,他们的革命贡献都是只多不少的。
而韩先楚将军在战场上可以说敢打敢拼,针对战场上的具体情况,他会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灵活指挥。
早在1936年的时候,韩先楚担任红15军团78师师长,西征开始后,他率部行军。
行至定边县城,却出现了突发状况。侦察兵发现城内有敌人一个骑兵营,还有一个团的力量。
这时他们需要慎重行军,韩先楚更为此赶到前方亲自查看情况,就城内的敌人兵力,还有周围的地形地势等,他都要了然于心。
最后韩先楚等人分析认为,敌军这是害怕被我军歼灭,如此应该迅速展开进攻。不过这一重大作战任务,韩先楚还是要向上汇报的,但彭老总得知后,却是要他绕道而行。
但具体情况韩先楚最清楚,他还是想抓住这一机会,有把握的消灭敌军。
而后进攻展开,韩先楚率部便将定边县城攻克。
他立下赫赫战功,迎接他的自然是彭老总的嘉奖。要知道定边县城也是我军扩大根据地的重中之重,如若这里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深远。
如此,在紧张的作战环境中,韩先楚将军总是灵活指挥,果断出击,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做出重大贡献
韩先楚作为我军猛将,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不用多说。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更是非常突出的。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资历、功绩,被授予上将军衔。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朝鲜战场上的贡献不用多说,回国后,他继续在我军军区担任参谋长、司令员等要职。
1959年,他还上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职,继续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防安全和军队建设任务上。
而胡奇才将军也是如此。他1951年担任工程兵副司令员,要知道我军在这方面还有着很大的不足,就装备、科研等事宜,他可以说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一些大型的维修和修建工程,胡奇才将军都有参与其中,还有我党许多保密工程,他亦是那做出重大贡献之人。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胡奇才将军在战场上也是我军一敢打敢拼命之人,他一样身经百战,多次负伤,而这依旧没有将其坚定斗争的心击退。
即使胡奇才将军步入晚年,他也是坚定有力。始终关心着国家大事,更尽可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韩先楚将军和胡奇才将军都在不同的方面巩固着我国国防力量,还有军队的建设,他们都是我党可不或缺的人物。
结语
战场上的形势千变万化,我军每一位将领的作战方法都是不同的,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在为最后的胜利贡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