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众多精彩情节中,“武松血溅鸳鸯楼” 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出武松快意恩仇、勇猛无畏的形象。
然而,这一事件中有个细节一直引发人们的热议:武松为何在复仇过程中,连自己的未婚妻玉兰也不放过呢?要探寻其中缘由,得从武松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细细说起。
武松,在《水浒传》里是个极具魅力的角色。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性格刚直且嫉恶如仇。“武松打虎” 的故事让他声名远扬,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展现出非凡的胆量与勇力。
而他为兄长武大郎报仇,斗杀西门庆、潘金莲,更是体现出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亲情的珍视。在武松心中,善恶界限分明,一旦认定对方为恶,便绝不留情。
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被刺配孟州牢狱。在牢中,施恩父子对他关照有加。彼时,施恩掌管的快活林被蒋门神强占,武松感其恩,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制服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武松的武艺,更凸显出他重情重义的一面。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蒋门神不甘心失败,勾结张督监设下圈套陷害武松。张督监将武松请到府上,对其礼遇有加,让武松做自己的亲随。武松此时对官场中人尚存几分好感,便欣然应允。
此后,张督监对武松关怀备至,给他做衣服,中秋之夜还邀他到后花园与家人一同饮酒。席间,张督监指着养娘玉兰,称要将其许配给武松。玉兰长相美丽,武松推辞一番后同意了这门亲事。
在原著中,武松与玉兰的交集仅此而已。但在央视版《水浒》中,还增添了二人互动的情节,如玉兰洗衣服时,武松练醉棍,二人眉来眼去,武松逞能帮忙晾衣服,却弄倒晾衣架子,衣服洒落一地,武松尴尬逃走,这让两人的关系似乎有了更多情感铺垫。
好景不长,八月十五当晚,武松正要入睡,听到后花园有人喊捉贼。他念及张督监的礼遇,想帮忙捉贼。出门碰到玉兰,询问贼人所在,玉兰称贼在后花园。武松刚到后花园,便被一群人按倒,随后被扭送官府。
直到上了公堂,武松才惊觉自己被张督监陷害。原来,张督监此前的种种礼遇,不过是为了麻痹武松,方便设套。而玉兰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为武松 “指路”,使其落入陷阱的角色。
好在武松在孟州有施恩这个好兄弟。施恩听闻武松入狱,花大量钱财托关系,利用官府派系矛盾,使武松从轻发落,被判发配。在飞云浦,武松发现押送的官差与蒋门神的徒弟勾结,欲取他性命。
武松何许人也?他凭借高强武艺与过人胆识,利用地形之便,杀掉这些人成功脱困。
逃脱后的武松并未逃走,而是潜回孟州城,直奔张府,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行动。在鸳鸯楼,他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人一一斩杀,还把张府一门十九口人屠戮殆尽,其中就包括玉兰。
从全局来看,张府众人参与了陷害武松的阴谋,玉兰也不例外。她给武松指路,让武松陷入困境;武松屋内装有他人酬谢银两的箱子,钥匙在被许配给武松后由玉兰掌管,后来这些银子被当作武松偷盗的证据,让武松百口莫辩。
对武松而言,被如此算计,是莫大的耻辱。他为人精明,此前在十字坡等地闯荡从未吃过这般大亏,这次却因美色中计,心中对玉兰的怨恨可想而知。在武松的认知里,玉兰配合主人陷害自己,毫无情意可言,罪无可恕,所以必须死。
从武松当时的处境分析,他这样做也有保全自身的考量。这并非战场,而是人口众多的孟州城。武松身上有伤(临出门挨的杀威棒),又长途跋涉(从飞云浦跑回孟州城),且又累又饿(趁夜色潜进孟州城,还在张府墙根下趴了许久)。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张府有一人逃脱并呼救,武松就极有可能被捉住。为了确保复仇成功且全身而退,他只能采用悄悄潜入、逐个清除的办法。先除掉后槽(养马的马夫),将潜在威胁一一消除,才进入鸳鸯楼斩杀主要仇人。
而外面的夫人、丫鬟乃至玉兰,任何一人呼喊都会给武松带来危险,所以为了自身安全,他只能痛下杀手。
此外,武松在江湖行走,历经诸多磨难,此次张都监的陷害让他对官府中人彻底失望,也深刻体会到人性之恶。这种经历使他不再轻信他人,在他看来,只有将张府众人全部清除,才是最保险的逃生办法。
此时的武松,心态或许已有些扭曲,复仇的怒火燃烧,让他在杀戮中失去了部分理智,但凡被他碰到的人,都难逃一死。
综合来看,武松血溅鸳鸯楼时杀了玉兰,既有对其参与陷害自己的痛恨,也有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还有历经磨难后对人性失望、心态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武松复杂多面的性格,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让读者对《水浒传》所描绘的江湖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