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的新专利只是安全气囊系统的传感器部分,并不是整套专利技术。毕竟摩托车上应用安全气囊,情况要比应用于汽车复杂。
安全气囊对于汽车来说,可能是仅次于安全带的重要保命措施。数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70000 人受益于安全气囊。不过在摩托车上,这个技术少有人关注。
唯一把安全气囊切实应用在摩托车上的,大概只有本田金翼,从 2007 年到现款。18 年来,其它厂家也没有跟进这项安全技术。安全气囊在摩托车上的应用,难度远大于汽车,对于汽车而言非常成熟的气囊技术,不是简单的 “拿来主义” 问题。
摩托车安装安全气囊,有几个关键问题与汽车不同。其一,汽车安全气囊是为系好安全带的乘员设计的,摩托车气囊本身需要特殊形状和位置,以吸收不戴安全带的骑手的冲击。其二,安全气囊触发需要更及时,因为骑手的缓冲空间更小,离撞击点更近,对于触发的传感器会有更高的要求。其三,摩托车的碰撞角度跟情况相比汽车更难以预料和复杂。对于是否触发气囊,也对传感器有新的要求。
从上可以看出,本田金翼凭着重心低、稳定性,以及类似于汽车的乘坐位置,才能适配跟汽车大差不差的安全气囊系统。
而雅马哈则是想把安全气囊系统应用于运动车型,例如 R1 这样的车型。不光是要应用更复杂的传感器,以及合适的安装位置,更难的则是需要设计开发能够在摩托车上快速触发安全气囊的算法软件,以应用于旗下不同的车型。
个人总结,本田是先易后难,看哪个车型有条件安装现有的气囊技术,先用起来,再发展,应用到其它车型上。雅马哈则先难后易,开发目标就是最难应用的车型,最难的都解决了,其它车型就完全不是问题了。虽然思路不同,都有可取之处,不过安全气囊应用于摩托车,路应该还很远,不光是技术,还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