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最近一次“摔倒”时,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很多时候,当孩子因摔跤、失败、压力等因素而哭泣,家长的第一反应常是“地板不平整”“这次题目太偏”“别人不了解你”等归咎外界的方式替孩子屏蔽痛苦。这样孩子潜意识里会认为:摔倒是可怕的,遇到困难是别人的错,解决问题是大人的事。久而久之,他们面对挫折时第一反应就变成了逃避、抱怨,而不是思考如何应对。
心理学研究发现,童年时未被允许体验适度疼痛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情绪崩溃概率会高出3倍。那些被迅速抚平的伤痛,终将以焦虑、退缩或暴力的形式卷土重来。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呢?
射阳县融媒体中心开办的
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为主题的广播节目
《向阳成长》
每周四17:00-18:00在
FM105.7射阳新闻综合广播播出
同时通过
“射阳发布”“射阳广播”
微信公众号平台
同步向广大网友发布
一起进入本期《向阳成长》
听听邓兵老师和林众老师
他们怎么说……
本期节目主题
孩子健康的挫折观从“摔跤”开始
01嘉宾介绍
▲邓兵:射阳新思路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林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盐城市未成年人保护入库专家
02听众咨询分享
听众热线1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听众:我儿子五年级,最近变得特别输不起。上周象棋晋级赛输了,把棋盘都掀了,现在拒绝参加任何比赛,连学校运动会接力赛都装病逃避。
◆邓兵:听到你描述小孩掀棋盘时的场景,我能感受到你当时的心疼和慌乱。这个举动像不像突然爆裂的气球?其实孩子内心积压着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的情绪——被否定、焦虑失去价值感,以及深深的自责。你是否注意到,孩子在逃避比赛期间,在某些领域表现得特别谨慎?比如作业反复涂改,或者玩什么都自信心不足?
听众:确实这样,变得做什么都怕做不好。
◆邓兵:这说明孩子进入了“全赢模式”心理保护状态。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心理机制:认知窄化,只关注结果;情绪过敏,过度解读失败;行为退行,采用幼稚的应对方式。接下来我们需要逐层解开这三个心结。
首先,要打破“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式。你和孩子约定时间,玩一个“冠军的抽屉”游戏。准备三个盒子:收获盒(装入比赛获得的新技能)、勇气盒(存放敢于尝试的瞬间)、惊喜盒(收藏意外发现的乐趣)。把上周象棋赛写成三张纸条:掌握了新型定式、主动挑战高段位选手、发现裁判老师的记分牌会发光。
听众:如果孩子觉得这些都毫无意义呢?
◆林众:这正是关键,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建立生理和心理联动机制。当孩子说这些不算收获时,请打开手机摄像头:妈妈需要记录下这个重要时刻——我的小勇士正在学习用放大镜看待成长。我接触的案例中,有个孩子坚持半年后,把三个盒子改造成了“成就博物馆”,连没系好的鞋带都成了“坚持自理奖”的展品。我们辅导的足球少年,发明了“红牌暂停术”——感觉要失控时就摸口袋里的红色卡片。现在他教练说这孩子反而成了球队的情绪稳定剂。
◆邓兵:还可以帮孩子构建抗挫支持系统。比如尝试定期举办“搞砸家庭会”,全家分享本月的失败经历。爸爸可以吐槽把菜烧焦的糗事,妈妈展示被客户否定的方案,最后投票选出“最有价值翻车奖”。获奖者能得到特权,指定全家的冒险体验活动,比如休息日出去游玩挑战高难度运动项目。
◆林众:这个过程就像培育多肉植物,不能因为怕晒伤就永远藏在室内,而是逐步增加光照强度。当你和孩子互动过以后再回头看,会发现那个掀棋盘的孩子,已经能在跌倒时观察地面纹理,笑着说出:妈妈快看!我发现膝盖印在操场上的形状像个小火箭!
听众热线2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听众:我家孩子上初中一年级,最近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上次考试又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回来就说不想上学了,怎么劝都不听。我和他爸爸都特别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众:我特别理解你和孩子的心境。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业压力增大,又被老师批评,产生厌学情绪,你着急又心疼,这种感受很真实。我们一起慢慢梳理,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其实藏着成长的契机,首先给孩子情绪“降温”。孩子被批评后把自己关在房间不肯说话吧?
听众:是的,直接拒绝交流。
◆林众: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情绪火山”,大脑控制理性的部分还没长好,被否定时容易爆发。咱们可以这样做:晚上睡前,你拍拍他肩膀说:“妈妈看到你今天书包都没打开,是不是心里还堵着?”或者帮孩子请假半天,带孩子去骑自行车,路上随口聊聊:“你们班那个总考倒数的小王,后来怎么追上来的?”周末全家做饭,让孩子负责把控火候,夸他时间掌握得真好。
◆邓兵: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当然还要帮他解开数学“死结”。孩子是不是总说“我就是学不会”?
听众:是的,这话没少说。
◆邓兵:这种无力感像滚雪球,我们要帮他把大雪球敲碎,和孩子一起把错题本大变身,做一本《逆袭宝典》,每页左边贴错题,右边画吐槽区,比如画个炸弹代表烦躁,然后让爸爸“偷偷”请教孩子简单题:“这道题我们单位新来的年轻人都不会,你帮爸看看?”还可以游戏化学习,把单元测验变成“段位赛”,青铜级只做前5题,晋级就全家吃炸鸡庆功,你不妨试试这些方法,然后看孩子的变化。
听众:好的,我尽量按老师说的去做,可如果孩子还是不肯上学怎么办呢?
◆林众:如果这两周孩子还说“不想上学”,你就接话,比如说:“那咱们休整两天,周末我们出去游玩。”还有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情绪要相对稳定,因为父母的稳定情绪是孩子最好的安全岛,只有稳定的家长才能给孩子提供安全基地。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往往超乎我们想象,给予适度空间和科学引导,定能渡过这个成长关键期。
听众热线3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听众:我家孩子初三,是学校篮球队主力。前几天比赛输了,他特别自责,说自己拖累了队友,甚至说不想打球了。我安慰他“输赢很正常”,可他根本听不进去,现在整天闷闷不乐,我该怎么办?
◆林众:我能理解你的担忧。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比赛的投入感和团队归属感很强,失利带来的挫败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刻。你说他“自责”“不想打球”,能具体描述一下他最近的状态吗?比如饮食、睡眠、和队友的互动有没有变化?
听众:他吃饭没胃口,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以前放学都主动去练球,现在直接回家关在房间里。队友群里发消息他也不回,教练打电话关心他,他就说以后不打了。
◆林众:这些表现说明他正处在“挫折-退缩”的心理状态中,可能伴随自我价值感暂时降低。你之前的安慰方向是对的,但单纯说“输赢很正常”可能会让他觉得情绪没被真正接纳。我们可以分几步来帮助他:
第一步,情绪共鸣。避免说:“别难过,下次努力就行。” 尝试说:“妈妈看到你连最喜欢的篮球都不想碰了,这次失利一定让你特别难受。”
听众:这么说会不会让他更沉浸在负面情绪里?
◆林众:恰恰相反,当情绪被准确命名时,大脑的焦虑反应会降低。你可以接着问:“你觉得最遗憾的是什么?”引导他具体化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否定自己。
第二步,认知重构。当他说“都怪我最后一个球没进”,你可以问他:“你们队总共得了多少分?你参与了其中多少分?”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作用。或者反问他:“如果你队友因为一次失误放弃,你会怎么劝他?”激发他的同理心。
听众:可他总说关键球在他手里搞砸了 。
◆林众:这时可以用他崇拜的球星运动员成长经历为例,观看他崇拜的球星的早期比赛视频,一起看明星球员的失误集锦,问他:“你觉得他会因为投丢关键球就放弃投篮吗?”
听众:万一还说不通怎么办呢?
◆邓兵:这位家长,你要给孩子一段“情绪缓冲期”,比如:“妈妈尊重你现在不想打球的心情,咱们先把篮球鞋擦干净收好,两周后再看看你还有没有兴趣?”同时暗中联系教练,安排队友以“三缺一”等轻松理由邀他参与非正式活动。多数情况下,青少年在感受到“被理解”和“有支持”后,会逐渐恢复韧性。
听众:明白了!我先陪他聊聊那次比赛的具体细节,而不是急着鼓励他“振作起来”。
◆邓兵:你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愿意去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篮球或许只是载体,而你正在帮他构建受用一生的抗挫力。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在无菌室里完成的,那些沾着泥土的膝盖,终将成为他们丈量世界的勇气地图;那些失败受伤后的心灵角落,终将化作触摸星辰的探索罗盘;那些肩扛重负的吃力身影,终将拓印出征服荒野的自由年轮。
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多吃苦,而是教会他如何在跌倒后爬起来。父母的终极任务不是永远正确,而是示范如何与不完美共处。当我们学会放下“完美养育”的执念,就会发现:真正的挫折教育,始于放手让孩子体验疼痛,成于教会他们把伤口变成铠甲。
03互动参与方式
PART.01
节目期间,你可以拨打节目热线0515-82380001、0515-82380002,和我们分享你的心事或迷茫;
PART.02
你还可以关注“射阳发布”“射阳广播”微信公众号,给我们留言或者进入公众号,点击“在线收听”;
PART.03
节目之外,你也可以通过拨打公益咨询电话:18962061973、13126630512,与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具体咨询与交流。
FM105.7射阳新闻综合广播
每周四17:00-18:00
《向阳成长》
期待你的收听和参与!
来 源:射阳广播
编 校:徐碧莲
责 编:张宏伟 黄 燕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