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协、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中国科学技术馆,共同启动“爱北京·爱科创”行动。该行动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机结合,设计4个模块、10个项目,计划在2025年开展30项育人活动,以思政引领力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这也是北京市率先整合设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这一议事协调机构以来,跨部门整合首都资源推出的重磅举措之一。
跨部门打造“科创大思政课”
强化一体发展意识
组织“科创漫步”青少年打卡活动、打造“科技馆里的思政课”、举办红色文物数字建模大赛、打造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爱北京·爱科创”行动推出了“可感、可知、可行、可为”4大模块、10个项目的育人活动,意在充分用好首都资源力量,发掘储备一批后备创新人才,引导青少年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有力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本月15日,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听取关于《中共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爱北京·爱科创”行动方案正是此次会上审议的事项之一。会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这一议事协调机构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创新之举。领导小组要坚持高位统筹、改革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强化一体发展的意识,健全一体发展的机制,压实推动一体发展的责任。
记者注意到,“一体发展”成为“爱北京·爱科创”行动的突出特点。该行动计划今年开展的30项育人活动大多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协、在京高校等多个单位牵头落实。比如,“科创漫步”青少年打卡活动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协共同牵头;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协共同牵头。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爱北京·爱科创”行动是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举措,也是北京市继“‘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这一文化中心“大思政课”后,立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的又一堂“大思政课”。
于英杰强调,“爱北京·爱科创”行动将以首善标准扎实推进各项育人工作,在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时刻彰显“大思政课”鲜亮底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讲深讲透,将思想引领贯穿始终。该行动要始终突出“学生中心”工作理念,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扩大覆盖面,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思、有所得。同时,高度聚合“科创思政”工作合力,各级各类学校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统筹优质资源参与其中;科研院所、科技类企业要主动作为,积极与临近学校联系,为师生开展育人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设计4大模块10个项目
以新载体促进学生身心俱丰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详细讲解了“爱北京·爱科创”行动方案,并发布了主题标志。该行动聚焦培育科学素养、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一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深入总结北京市“‘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等品牌建设经验基础上,遵循大中小学生成长特点和“知—情—意—行”认知规律,设计了4大模块、10个项目。
其中,“可感—科创魅力感受行动”包含“科创漫步 触碰未来”科创场馆打卡、“剧说科创”主题艺术剧目巡演、“科创故事大讲述”主题访谈等3个项目,旨在通过大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场馆、科研场所,欣赏科学家主旋律戏剧作品,聆听科研故事,引导青少年在感性层面直观感受科创魅力。
“可知—科创知识研学行动”包含“科学精神进课堂”研学、科创知识大讲堂、科创教育进社区等3个项目,旨在通过推动科学家精神、科创知识融入思政课、专业课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青少年科研潜质,涵养科创报国信念。
“可行—科创实践体验行动”包含科创体验大练兵、科创后备人才培养2个项目,旨在加大科创竞赛、科创节目和科创项目的供给,全过程强化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分层分类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发掘储备一批后备人才。
“可为—科创力量汇聚行动”包含科创联盟攻关、科创力量基层行2个项目,旨在组织高校优秀本硕博学生,赴“三城一区”和社区农村一线,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素质能力。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特点,“爱北京·爱科创”行动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目标内容:小学生注重增强科技体验,中学生注重培养专业兴趣,大学生注重以实际行动科创报国,确保全程贯穿、全覆盖参与。同时,各项育人活动还将用好AI、5G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线上与线下一体推进,实现各类科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可感、可知、可行、可为4大模块,不仅仅是科创活动,更是广大同学认识身边社会、增强自身能力、交往更多同伴的新载体,是促进同学们身心俱丰的、最鲜活的思政课。”李奕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要像撒盐一样落实思政工作;要高度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此次行动正是首都教育落实总书记指示的一次生动实践。”
市级专班统筹各类资源
育人项目持续动态“上新”
启动活动上,北京市副市长马骏等领导同志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正式启动“爱北京·爱科创”行动。为直观呈现这一创新的育人模式,活动中“抢鲜”展示了部分模块的内容。
“科技馆里的思政课”是“可感—科创魅力感受行动”模块中的项目。该活动依托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科学中心和高校科技场馆等,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思政课教师共同讲述馆内展览展品、馆藏科技实物、文物等背后的科创报国故事。活动现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天眼FAST原首席科学家李菂现场讲解了“科技馆里的思政课”课程设计,以青少年提问、科学家解惑的形式模拟授课场景,通过科学家的讲述科研历程中的突破与挑战,传递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剧说科创”主题艺术剧目巡演的项目则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遴选了科技主题的优秀话剧作品开展校内外展演,将观剧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启动活动上,中国科学技术馆团队展示了科普短剧《我想登上那颗星》,以南仁东先生收养的流浪狗视角,回顾了科学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北京交通大学原创话剧《茅以升》选段,生动还原了茅以升先生为抵抗日寇侵略,含泪炸毁亲手缔造的钱塘江大桥的历史场景,刻画了以茅以升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一生忠于祖国、严谨治学、献身科技的壮阔人生。
据了解,“爱北京·爱科创”行动2025年的各项育人活动从4月开始启动,根据工作实际,分阶段、分类别启动推进,贯穿全年。自2026年起,全市每年将对项目、活动进行更新调整。市委教育工委等主办单位组建的市级工作专班将统筹资源力量推动相关工作,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今年是新修订《科普法》实施的第一年,本次‘爱北京·爱科创’行动启动活动的举办正当其时,正逢其势。”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于俊清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协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平台、素材,营造了“大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未来,我们要求科普工作者要面向青少年科技需求和社会关注重点,要深挖科普场馆展览展品等科普资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要研究科普活动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爱北京·爱科创”行动
2025年项目实施清单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常悦
编辑:苏珊
校对:付磊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