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内部或结尾

在1985年,一支法国纪录片团队来到了中国东北的冰天雪地,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的日常。



这些珍贵的影像一经公开,便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那个年代,别的家庭还没有黑白电视的时候,大庆的工人就已经有部分人用上彩电了。



其后代们,更是享受了十五年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都管分配,这在当时是多好的福利待遇啊。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只要是进到油田工作,那基本上下三代都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这就是80年代的大庆。



从荒原到油田

上世纪50年代末,我们国家仍是被国际地质学界贴上“贫油国”的标签,可以说,当时的的北京街头公交车上都还是背着煤气包在路上行驶呢。



而到了1959年,大庆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黑暗中的我们,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人从玉门、克拉玛依等地奔赴到松辽平原,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打响了一场“石油大会战”。



还记得王进喜的1205钻井队吗,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人拉肩扛的将60吨重的钻机一寸寸的挪到井场。



那时候由于没有输水管,他们就用脸盆递水,真的不敢想象50吨的水是怎样的工程量,就这样他们艰苦作业,硬是让钻机提前开动。



而当第一口油井开始喷出原油时,工人们是围着井架就开始雀跃,他们脸上的泪水也早已混着油污在脸上冻成冰碴。



也正是这些冰渣,才让当年的1205钻井队完成了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罕见的钻井记录,法国人镜头下的“小洋楼”,就是这场战役后的成果。



1960年代初工人们还住在帐篷里,冬天靠烧原油取暖,帐篷内也壁结着厚厚的冰霜,为改善生活,他们甚至在井场旁养猪种菜。



直到197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产能提升,也逐渐用砖瓦房取代了帐篷,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电视机、手表等,也开始进入工人家庭。



1985年影像中那些整齐的住宅区,可以说是两代人奋斗了将近二十余年,才得到的场景。



“铁饭碗”背后的双重面孔

纪录片中油田的工人们捧着铝盔吃饭,这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既是安全帽又是铁饭碗。



只要是能进入油田工作的工友们,根本不用发愁明天会不会没饭吃,那时候的学徒工一个月大概有28块钱的收入。



当下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数字的含金量,学徒工在别的地方收入是非常低的,而那时的油田就已经开到了这个数字。



如果学成之后,工资能提升六块,等升级成3级工之后,工资更是能拿到45元,不仅如此,除了工资稳定以外,更诱人的是公司福利。



免费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等,甚至每年一个月的带薪疗养,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种待遇真是不常见,足以让其他行业羡慕不已。



当然铁饭碗的背后,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大家都知道东北冷,一去当地旅游就会穿着厚重的鹅绒服来保暖,但那个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



在冬季作业时,油田的工人们需要跳入这刺骨的冰水中来疏通管线,这对身体的承受能力要求是非常大的,另外在井喷发生时,工人们更是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



不论男女,大家都需要齐上阵来扛运钢管,工服上的油污根本就来不及清洗,即便在1985年的时候,许多作业还是要依赖人力。



固井时,数百人肩扛着水泥袋,而当钻机故障时,连夜抢修也成为了工作常态,正如老工人之前所言,油田的每一滴油,都带着汗味和血味。



法国人在拍下这些镜头的时候,或许未能完全理解,究竟是怎样的精神力量才能支撑着欢呼雀跃的镜头呢?



我们看到的那些皮肤早已晒得黝黑的工人,实际上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集体主义的荣光。



油田的工人们,有的连续三年放弃探亲假,有的则是把上级特批的疗养名额让给同事,更有很多人像王进喜一样,在临终前还要将积蓄全部捐给油田的建设中。



这种精神甚至塑造了一座城市的基因,在大庆油田鼎盛时期,280万人口中20万是石油职工,学校、医院、商店均由油田承办,形成独特的“油田社会”。



纪录片中满载蔬菜的解放牌卡车,不正是这种自给自足体系的缩影吗,工人们的孩子从小在抽油机旁玩耍,长大后顺理成章进入技校,接过父辈的铝盔。



这种代际传承,不仅让“油二代”的身份既是荣耀,也成为某种命运枷锁。



他们接受了15年的义务教育之后,学习不好的直接进入油田工作,学习好的则是学习油田方面的专业,毕业之后再回到大庆。



有不少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也在评论区里探讨了自己的感受,解放前期的大庆,真的很有钱,工资高待遇好。



还有网友说84年的时候,发小父母去大庆支教,回来就说他们家家都有冰箱彩电,而长春的家里还有很多连黑白电视都没有。



更是有人大胆发言,当初的膏药国是没有发现大庆油田,如果发现了,会不会就迸发了另一种想法呢,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在评论区里讨论。



参考信源:

北青网2024-05-04 14:23 王进喜所在的这支钻井队 64年钻穿365座“地下珠峰”



环球网2021-02-19 16:53 大庆油田60年:甩掉“贫油”帽 创石油开发奇迹



北京日报客户端2019-09-10 12:43 60年前松辽盆地惊现“黑色黄金”,大庆油田勘探故事多



新华社新媒体2019-08-14 09:07 60年代,我们“偷拍”的大庆油田人,看了想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